积分:(精华帖)帖子: 帖 |  回等级:爱车:

30年品牌历史的英菲尼迪 让人又爱又恨

点击0|回复0

发表于 2019-05-24 12:51

与诸多欧美豪华品牌动辄百年的品牌传奇相比,一众日系豪华品牌似乎只能算是年轻新贵。而提起日系豪华品牌就会想到雷克萨斯、讴歌和英菲尼迪。其中,雷克萨斯的发展可谓一路势如破竹,讴歌则是默默低调到“尘埃”,英菲尼迪与这两个“极端”明显不同,这个日产旗下的高端品牌,虽说一直在不断提升设计理念和产品性能,但诞生30年一路走来,其发展也可以说是命途多舛了。

1989年,日产旗下的豪华车品牌——英菲尼迪诞生于北美地区。在至今三十年的品牌历史中,有过赤手空拳打天下的豪气,也有过不被接纳的尴尬。不管怎样,一路磕磕绊绊走来,如今也已拥有轿车、SUV、跑车等全系列车型。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英菲尼迪诞生30年来,那些在其历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大事件。

对于日产来说,它是在1985年开启了“地平线计划”。其旨在研究北美豪华汽车市场机遇,并秘密筹划一个全新的豪华品牌。并指出,这个豪华品牌要更注重提升人与车的互动关系,同时也要为车主的带来礼遇般的感受。

伴随着全新品牌的发布,历经两年的时间,英菲尼迪在全美各地建立经销服务据点以及车主专享服务体验。终于在1989年11月,全美51家英菲尼迪经销商同步开业,这个新兴的豪华车品牌正式走入人们视野。

初次面世的英菲尼迪,为市场带来的是基于日产President、Leopard车型为蓝本的英菲尼迪Q45和双门轿跑车M30。

可以说,英菲尼迪的第一款车型Q45推出后,获得专业汽车媒体的一致好评,诸如“Q45唯美外型下,装着一具连宝马与奔驰都想据为己有的引擎”这类赞美不胜枚举。

但可惜,由于推出时间比雷克萨斯LS400晚一点,并且雷克萨斯LS400实在太成功,因此Q45在销量上非常吃亏,叫好不叫座说的也就是它了。

可以说,第二代Q45把旗舰车型的极限推上另一个高峰,其将超乎想象的强大性能与优雅设计融为一体,遗憾的是,碍于其他品牌先入为主的市场行情,第二代Q45的销量表现依旧不见起色。

尽管英菲尼迪针对消费者的喜好,前后对Q45进行了三次改款,但受限于品牌认知度较弱的现实,英菲尼迪Q45不温不火的销量不尽如人意,最终在2006年不得不退出市场,家族旗舰车型的地位也由全新设计的M系列(M35和M45,也就是现在的Q70L)所取代。

30年品牌历史的英菲尼迪——源于M系列的现款旗舰车型复杂身世

不过,意外的一点是,由于M30与240SX、300ZX以及早期的Skyline共享许多零部件。使得它有可能安装上更强劲的发动机和手动变速器,还可以更换悬架以及差速器来大幅提升车辆性能。在日本和美国,确实有一些经过改装的M30和Leopard用来进行漂移比赛。

事实上,在整个90年代,是诸多日系品牌在北美密集推出车型的十年。但与欧美豪华品牌一直不遗余力的塑造品牌形象不同,那个年代的日系豪华品牌更希望抓住北美市场的新机遇,大批量销售旗下车型,意图用销量打出一片天地,英菲尼迪也不例外。

在整个90年代,英菲尼迪推出和引入多款车型,包括Q45、M30、G20、J30、I30、QX4等等,盲目扩张的产物大都成了市场的过眼云烟,沉重的债务负担也让年轻的“英菲尼迪”前途未卜。

这种窘境一直延续到1999年雷诺-日产联盟的成立。重新整合后的集团,对英菲尼迪品牌进行了重新定位:高性能豪华运动品牌。

30年品牌历史的英菲尼迪——运动基因的Q50L的前世今生

第四代英菲尼迪G系也曾以进口车的形式引入国内销售。

2007年年中,英菲尼迪G35车型进口上市,当时共有两款车型,售价44.8-47.8万。

2008年12月18日,英菲尼迪G37在国内上市,轿车版售价为48.3万元,Coupe车型售价为66万元。

2010年1月11日,两款英菲尼迪G25车型,两款2010款G37 轿车/Coupe以及三款特殊内饰版的G37 Convertible车型开始与国内消费者见面,新车售价从38.8万元-75.41万元。

30年品牌历史的英菲尼迪——日系美规SUV始祖QX4

 

如今,英菲尼迪旗下的车型主要包含轿车、SUV和跑车系列。

其中,Q50和QX50分别实现国产,以Q50L和QX50的身份在国内销售。

光看产品布局,还算比较全面。但鉴于豪华车市场一直是BBA德系车的主场,自2006年进入中国市场,英菲尼迪的市场表现一直不甚乐观,后经国产后的Q50L和QX50,才逐步有了销量起色。

英菲尼迪进入中国的时间不晚,且相对于同为日系豪华品牌的雷克萨斯来说,还率先实现了国产,但多年来在华表现一直不温不火,品牌力和产品力的双重不突出让其没办法成为“尖子生”。仅靠QX50、Q50L两款国产车型在竞争激烈的豪华车市场竞争,明显矩阵不够强大,有“单打独斗”的薄弱感。

而在新兴的技术领域,比如电气进程,英菲尼迪也稍显落后,其规划的首款电动车要到2021年才能面世。在奔驰、奥迪电动车相继在中国亮相、面世的当下,不禁让人怀疑,英菲尼迪“迟来”的电动车到时候究竟是否还能分一杯羹?

如今,转型中的英菲尼迪明显是将期望寄托在中美两大市场。美国车市需求疲软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中国汽车市场不仅面临市场下沉,还有自主品牌崛起、合资品牌实力强硬的大背景下,竞争更为激烈。这个创立之初寓意“无限”的品牌,明明前路无限广阔,但似乎只凭借“有限”的品牌力和产品力,创造着“有限”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