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分:(精华帖)帖子: 帖 |  回等级:爱车:

环保和赛车是个伪命题吗?

点击0|回复0

发表于 2016-10-20 08:38

国庆长假一结束,似乎每个人都患上了上班恐惧症。不过总有例外,就像我们“機典”的小伙伴们,就相当的兴奋。因为刚上班的前两天就遇上了难得的赛车周末。F1日本站的精彩不必多说,但刷爆我朋友圈的更多是首次在香港举办的Formula E(国际汽联电动方程式锦标赛)。

  该项赛事是由国际汽联(FIA)举办的一项全新赛事,参赛车辆使用纯电力驱动。赛事虽然历史并不长,但已经迅速吸引各界关注。除了新能源车市场近年的红火,还有一点,我们会发现FE(Formula E简称)都选定在闹市区举行,这自必迎来普罗大众的关注。因为比起专业赛车场,城市能提供更稳定的电力保障。这也让普罗大众能一饱眼福,更加亲民。

  機典这次抛开单纯的战绩报道,特意请来了国内赛车圈的两位专业人士,分别是TRT车队负责人、CTCC广汽丰田YARiS L致炫车队负责人邓光耀(圈中人称鬼爷);还有现役CTCC职业车手,2016年CTCC肇庆站中国杯组冠军刘毅锋,来聊一聊他们眼中的“电动赛车”。

  鬼爷:这两年,电动汽车越来越被重视,当然也逐渐有不少量产的电动车推出市面。不过无论是城市配套还是电动车本身的一些技术限制,在使用程度上还是与汽油车有着巨大的差距。像FE这样的国际顶级赛事,对电动车的技术研发,数据收集一定是有帮助的。比如解决电动车输出和续航平衡的问题,或者电池的改进。相信在FE的推动下,会带来更多的技术革新。

  但如果要在国内推动电动车房车比赛,从车队运营的角度而言,现在的技术条件还是会比较困难。毕竟对于电机、电池这一部分的技术储备,这方面还是比较薄弱。参赛成本自然也大大增加,而且还需要赛场的电力设施跟得上,这些要求都与现在的汽油车比较有着较大区别。在现在国内赛车对的技术水平上,对电动车的赛车化改装可能会局限在底盘操控部分,或者是烧防滚架等基本动作,对电动部分能动的地方并不多,对电动车技术的提升帮助意义不大。

  锋哥:从车手角度而言,我肯定对电动赛车感到兴趣,毕竟喜欢挑战是车手的本能。这次我也特意到香港现场观战,去亲身感受一下。电动赛车在技术上与传统的燃油赛车有着较大区别。所以,这会使得两者在设定上甚至控制逻辑上有着质的区别。像我们跑的房车比赛,经常需要调整变速箱的数据、底盘设定,而电机的动力输出特性与内燃机有着较大区别,相信这些部分都需要技术团队的适应和跟进。还有就是动力的输出与电量的平衡关系,这些特性上的变化,车手也要在驾驶上有所调整。所以我也希望有朝一日能参加纯电动的赛车比赛,我相信会很有乐趣和挑战性。而且在这次FE比赛中,我还看到纯电动房车e-GOLF统一规格赛,如果有朝一日在CTCC中能有纯电动车组,那是多么地令人兴奋。

  小编说:其实自从2014年,FE第一赛季举办时,小编就相当关注。可能源于大学时期做过本田节能车和大学生方程式的缘故,对新能源赛车颇有兴趣。当然,骨子里的热血基因,让我对“安静”的赛车有点抗拒。就像我自己跑房车比赛,就特别享受赛车场里的声浪。有人说过,男人最喜欢两种声音:一种是发动机高速运转的声浪;另外一种可以自行脑补……而赛车本身的声浪,确实能刺激肾上腺素的分泌,无论是车手或观众都能更投入其中,这也是赛车吸引人的一部分。

  确实,电动赛车是一个美好的愿景。石油资源的稀缺,让赛车这一项消耗极大的运动面临着急需转变的时候。从日常生活而言,电动车零排放、零噪音污染,必然是更为环保。但电动车技术本身也是一项争议极大的产物,因为电池本身材料就很可能造成污染,要妥善回收电池也需要极大的成本。

  其实今天这个选题,想通过与圈中人的对话,去了解更多观赛后面的思考。希望电动赛车本身的推广不要沦为宣传推广某车型的工具,而是真正让参加比赛的车企和车队,在参赛过程中推动汽车工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