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分:(精华帖)帖子: 帖 |  回等级:爱车:

传奇卡车 你见过不烧汽油而是烧木炭的车吗?

点击0|回复0

发表于 2017-06-20 12:55

这张还是从包头拍回的素材,一辆解放CA-141卡车,此车是是80年代一汽开发的一款代替老的CA-10的运输卡车,驱动形式为4X2的后驱结构,载重5吨,相比较于老的解放CA-10,此车在结构布制总体相同,前置后驱汽油发动机,但是新型的驾驶室以及发动机等都是最新的,而最大的改进还应该是品质的加强,它的大修公里数达到了20万公里,也许现在看不算什么,但是80年代之前落后的工艺达到这个水平就很厉害了,听老司机讲现在的老面包车也基本是30万公里一大修的水平。

一张80年代后期演习中的解放军车队,整个80年代,甚至90年代初期解放军的部队也大量装着老解放运输卡车,其中既有一汽不思进取的原因,CA10一直生产了32年,甚至80年代后期大量的老解放积压在长春市郊,所以造成了解放军内部大量装备老解放的局面。另外就是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建设时期,军队在忍耐,在89年运动会时参与保障的人民子弟兵也是沿着京昌公路(八达岭高速的前身)驾驶着退色的老解放。

而解放141型卡车就是作为老解放的替代者出现的,他是80年代初期研制,在老解放停产的同年投产,从外观看就比老解放具有现代感,如果不以另外就是它孔武有力的造型,仿佛天生就是军车,可惜貌似141没有全驱的牵引车版本,仅仅作为运输卡车的从军之路,不过祖国的山川大河也都曾留下了它的足迹。

包头北方兵器成内的这台141尽管也是军绿色,但是貌似不是军队的产品,因为军队装备的解放141首先是运输型卡车,其次主要装备摩托化步兵(我军的摩托化步兵与苏军的不是一个概念,主要指具有机械运输工具的部队)和运输部队,在很长一段时间承担着步兵的运输任务,所以会像上图一样,货箱高栏。

解放141标准型的货箱长度为4.5M,很多加长型甚至达到了7.2米的水平或者更长,加上3M的车头总长在7.5米开外,反正只要超过6米就算大货车了,在98年左右海驾引进了总长6.1米的北京1041平头车型代替解放141作为大货的教练车。

白色和蓝色的解放141是经典车型,而那时的车辆几乎冬天都要天天晚上放水,早上要加水,有时水箱冻上不好放水还要坐开水浇车。学员冬天更要到热水房去提桶打开水,当时水是从茶炉里直接出来,貌似100度开外,开关下龙头简直都是灾难。

尽管可能不是军车,但是厚重的军绿色车辆依旧给人厚重沉稳的感觉,也许从小就听父亲讲述他学车的故事,所以对于141这款车好像有着某种发自内心的熟悉。

分体式大灯的设计,依旧保留着军车的设计元素,而单独的园灯又颇具美规车辆的感觉,美国车辆很长时间都要求加装单独的原型大灯。

大梁之下依旧是钢板弹簧的节奏,而印象更深的则是全金属冲压而成的前保险杠,那个年代貌似所有车型都是全金属的保险杠。

英达导演的著名轻喜剧《起步停车》中的一段,老五考试时开车撞到交通标志牌的场景,这是铁与铁的碰撞,关键是碰完把标志杆扶正就没事儿了。

尽管以现在的眼光看解放141型卡车很粗糙,但是在诞生之初确是一款相对精细的货车,连接大梁和前钢板弹簧的铸铁组件上还清晰的标有一汽的标志,,前后钢板弹簧及减振器的使用,前、后钢板弹簧U形螺栓夹紧部位的所有结合面均为铸锻加工面,配合精度不高,因此,新车投人使用磨合十分重要。还有前桥的工字型结构,多为锻压工艺,强度高,最新的福田的欧可马还有使用,可见结构的合理。

141的前桥,由于不是牵引车,所以此车仅为后驱车型,而前桥的做用是支撑和转向做用,整体为一条有点像门式车桥的工字型钢条弯折而成,同时期东风的也是这种式样。前轮色鼓刹也是清晰可见,那个年代简直就是全鼓刹的时代。而前桥的转向系统也为循环球式,不足之前说过,就是长期使用会出现匡量,所以看到当年的卡车司机都是挺直腰板,不断修正方向。

侧面的造型更是简约不失简单,也许是军绿色所衬确实非常孔武有力,反光镜布制在翼子板之上,感人感觉肯定比老解放的小圆后视镜效果要好的多,而且空旷的气质确实符合军车应有的气质,如果把解放按比例缩小到悍马大小,再开发为四驱结构,配用6102型发动机,136匹马力,372牛的扭矩,此车的外观和越能能力就不用多说了吧,可惜那个军费压缩的时代不敢想。

解放141的座舱,三幅式的方向盘,比较有时代特征甚至比较LOW,真心讲仿五十铃的1041的内饰的现代感要强不少,纯机械式的仪表盘一切都是突出可靠,早期5前速的手动变速箱不带同步器,需要两脚离合操作,但是后期的142车型是6前速带同步器的产品,据以为当过142教练的老司机说142外观与141相同,仅为6前速,而且也是汽油车型(这点可信度较高,毕竟教练不会把汽油车加柴油的)。还有一点据老爸回忆,此车的远近光控制切换开关位于脚踏板位置,也就是说此车使用脚控制灯光,想来也很有意思。

解放卡车的排气管的消声桶很长,而那个年代化油器的车型貌似也没有三元什么的,加粗段仅为排气筒消声器。图中右上为驾驶楼的脚踏板,因为车身高大,所以脚踏板很有必要,当然也不会是电动的,仅仅就是个铁凳子。

解放141的发动机舱扣具,小时候一直觉得十分奇怪,后来才知道那是发动机锁定装置,相比较于威利斯的扣具,解放这款明显更有感觉。

向前倾斜开启的发动机舱盖,即不同于普通轿车的向后开启(卡车过于高大,向后开启一个人操作困难)也不同于老解放的侧向开启。舱盖下最早是一台CA-6102型汽油发动机,直列六缸设计,最大功率99千瓦(136马力),扭矩为372牛/米,相比较老解放的85千万瓦又有部分提升,而最大的改进就是整体品质有所提高,不那么容易开锅了(驾校的老解放供慢班使用,就经常爱坏,计时班则是新的141型)。后期的CA151K 6吨级别的车型,装配了解放6110柴油发动机,功率170马力扭矩更是达到了400多牛/米。

巨大的空气滤芯,与平头柴油车在驾驶楼后部布制不一样,长头车可以把它放到机舱内,相比较汽油车型的滤芯,柴油车型实在是大。

此图为柴油机空滤与汽油机空滤的对比图

最早的解放141车型为5前速的变速箱,没有同步器,到1988年年底,引进了日野的LF06S-CB型6挡变速箱,2-6挡带同步器,使用6102汽油机的141搭配新的变速箱就成为了解放142(教练口中的),再后来搭载有大连柴油机和无锡柴油机厂生产的新型CA6110柴油发动机,就成为了解放CA151K型卡车。

可以开启/闭合的发动机散热器前的百叶窗,在很多老车中都有搭配使用,防止冬天气温过低,启动困难。

车辆大架下的传动轴和后驱动桥,那个时代中国的运输货车基本上都是这种结构,包括老解放,南京嘎斯,东风140,北京130,甚至北京121(两驱运输板的212)都是这样,后部是一个铸铁或冲压的驱动桥,并且基本上都爱渗油,个别产品的齿轮还不耐用,而141这个二级减速后桥相对同时代产品品控还是不错的。

某教具模型,CA-141的后驱动桥和刹车鼓都可以清晰的展示出来,货车的鼓刹系统当年貌似也是很正常的情况,貌似高级汽车的盘刹才是另类,也许得益于141后驱动桥合理的设计,它的大修历程达到了20万公里,相比较于老解放它的提升与现在的面包车接近了,据说现在的国产小面30 万公里也要大修的,甚至于便宜的465机子直接更换新的发动机。

解放141的尾部朴实无华,但是场内车的牌子出卖了它的身份,它可能是机械集团内部周转重型部件的车辆。

厚重的尾钩直接连接在大梁之上,远比一般越野车的强大,主要是141很多都是半挂形式出现的,那时的全挂车总体不多,主要是拉钢材的各种红岩一类的斯太尔车型价格极高(至少10几20万,而141应该是大几万就可以),而且那时高速公路不发达,所以半挂车很流行,141的挂车牵引为六吨,所以尾钩必须粗壮,那时的运输行业很少会不超载,所以必须更需加强。

北方兵器城里的满院子火炮估计都是这辆车牵引的吧,最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后,也一同留在了北方兵器城,有时候永恒的家不一定是哪个小盒子,而是天地之间。

一辆隶属于武警部队的早期的解放141车型,注意车头还是解放的拼音字样。

一台早期的加长型的早期解放141型卡车,相比较军绿或天蓝的老解放,白色的解放141确实让人眼前一亮。

几名空军军人与一辆白色的141合影,在90年代141也是好的卡车的代表。

90年代的学车热,那时满教练场的解放141。(图片截自英达导演的《起步停车》轻喜剧)

荒废且生锈的解放141型教练车,半截的车棚出卖了它的教练车身份,但是90年代初期的141教练车绝对是好车,记得老爸就是海驾计时班最早的学员,那时的141绝对高大上,直到次年海驾才引进了富康,那时的富康内饰贴有真皮材质,舅舅是最早的一批教练,99年的时候我有幸开过几回,确实感受不一样,比03年老妈的富康,更显豪华。

一台解放141的水罐车

红色的消防车,可能属于民航系统的。

一辆特殊的解放车型,此车为三轴八轮的141,多了一组车轴,而驱动轮为位于中间的双轮结构,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辆奇怪的车,可能是辆标准版的141改装的加长重载车型吧

服役在朝鲜人民军的141,而且被改为烧木炭的车型了,可见朝鲜严重缺乏石油制品。

驰骋在乡间的小路上军绿色解放141,如果不是车上朝鲜人民军的着装,就说是90年代初期的中国也十分的相像。

图中是一辆热带发展中国家利用解放141改装的客车,解放CA141曾出口到美洲、东南亚、朝鲜等国家和地区,直到现在还有一定数量的CA141依旧在国外的公路上行驶着。

[本帖最后由 好奇宝宝i 于 2021-02-18 13:41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