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分:(精华帖)帖子: 帖 |  回等级:爱车:

盘点汽车“江湖”的几个超冷秘事

点击0|回复0

发表于 2015-11-02 11:38

【引言】中国汽车江湖上,风云诡谲。曾经的大侠不再,还有那些鲜少提及的江湖旧账……

古龙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汽车圈何尝不是呢?

其实汽车行业也是一片江湖。今天的大侠,昨天可能是个无名小卒;今天的隐士,前些年也许叱咤江湖。闲言少述,讲几个埋没在历史尘烟中的故事,给今天的江湖添一点谈资。

一、斯柯达曾给中国造过机枪

今天的斯柯达是作为大众“替补”进入中国的,人们大多时候会用“低调内敛”来形容它。其实斯柯达的祖上可一点也不低调,那是真正的贵族世家——当年希特勒说什么都要吞并了捷克,其中有很大部分原因就是要吞并斯柯达。

20世纪30年代的斯柯达如日中天,它不仅是一个汽车品牌,更是一个多元化的工业集团。它的产业有摩托车、拖拉机、农用、重型卡车和轿车,当然这些都属于常规项目。重点是斯柯达还生产大炮、装甲车、坦克,甚至飞机发动机,是欧洲最负盛名的军火集团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斯柯达制造的机枪质量非常不错。在中国的抗战中,最有名的一款轻机枪就是斯柯达生产的,被战士们称为“捷克造”。

捷克造结构简单、坚固耐用,非常适合中国军队,仅30年代国民政府就采购接近20万支这种机枪,后来这款机枪又实现了国产,成为抗日战场上中国军队装备最多的一支轻机枪。

二、你知道北汽以前有多牛吗?

今天北汽,似乎已经沦为中国品牌中的二线甚至三线厂商,旗下除了绅宝略微有点模样,其余实在有点惨不忍睹。即便在中国品牌总体表现较好的SUV领域,北汽的表现也非常一般。那款口碑尚可的B40,销量一直不能突破三位数,实在令人惋惜。

时光退回到30多年前,当时中国汽车市场还处于极封闭的状态,完全落后于世界,能够生产乘用车的也就是上汽、一汽和北汽,但上海轿车产量低下,红旗油耗太高。北汽的看家产品,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草绿色软棚212“流行”开来。

212在今天当然属于古董级文物,但在当时堪称超级霸主,产量最大、保有量最大、普及率最高的车型。在地方是县长座驾,在军队是团长座驾,如果谁家娶媳妇能有个212去接亲,那是非常有面子的事情。

212车型从1965年定型生产,断断续续一直生产了三十多年,累计产量有六十多万辆,创造了中国汽车有史以来一款车型生产时间最长、产量最大、市场占有率最高的记录,属于真正的神车。可惜后来北汽没能顺应市场发展的潮流,今天的212也早已退隐江湖。直至今日,北汽还没有一款像样的产品去接212的班。

三、三菱是外资车企中的“活雷锋”

中国引进外资汽车品牌的初衷,是通过引进外资技术来发展中国品牌,只是很可惜,承担着引进外资技术重任的一汽、东风、上汽和北汽们,基本“忘记”了自己的职责使命。

大众、丰田、通用们又看透了中国用心,对于合作伙伴总是防贼一样防备。结果合资30年,大众们除了每年从中国拿走真金白银,几乎什么也没给中国。幸亏,外资车企偶尔也有“活雷锋”,比如一直很低调的三菱,在中国品牌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中国建立了最重要的基础动力系统。

1997年和1998年,整车产销受挫的三菱在中国投产了两个发动机制造厂,这桩当时很偶然的行动改变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步伐,以至于让后来的丰田、大众和通用们对三菱恨之入骨。这两家工厂一个是沈阳航天三菱,一个是哈尔滨东安三菱,它们分别生产三菱4G系列发动机的不同型号。

在中国品牌最孱弱的襁褓阶段,三菱的这两家发动机企业给中国品牌提供了最重要的心脏。中国品牌包括中华、长城、吉利、奇瑞、比亚迪、哈飞等几乎都是从使用三菱发动机开始的。

在中国品牌最困难的时期,依靠三菱发动机打破了大众和丰田们的封锁,获得了一线生机,顽强地活了下来。即便到了今天,许多中国品牌自主研发的发动机也仍以三菱4G系列为蓝本。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引进十几家外资车企对中国品牌发展的帮助,还没有一个三菱有用。

四、本田给中国车市带来两个“坏”现象

今天中国车市充斥着一些不太好的行规,比如加价售车、零部件价格畸高、小病大修等等种种令人无可奈何的弊病,这些弊病的根源在于4S垄断了市场。当然必须指出,并非4S模式不好,4S有着很多优点,但是当4S垄断了市场之后,消费者无从选择只能任人宰割了,而将4S这种模式引入中国的始作俑者,就是本田。

本田在华的第一家合资企业是广州本田,1997年本田以1法郎的象征价格购买了标致在广汽的合资股份,合资企业也更名为广州本田。当时中国汽车市场极不发达,供给严重不足,属于典型的卖方市场。为了获得最大化利益,精明的本田引入4S模式,使得消费者想要购买汽车,只能从4S店去买,企业通过控制4S店就直接控制了终端,也顺便垄断了市场。

由于当时中国车市需求量极大,而供应量很小,本田一直保持饥渴营销,迟迟不扩大产量,甚至采用加价出售的方式。比如当时指导价29.98万元的雅阁,往往需要加价5万元才能购买。

后来,本田4S形式被其他车企纷纷仿效,成为市场主流,而加价售车也被效仿。

车聚小结:

回首过去,中国车市的繁荣成就了很多车企的起飞。

但,成也江湖,败也江湖。在黄金时代尚有饿死的,更何况车市新阶段的当下。江湖厮杀更猛烈,鹿死谁手还很难说。

这,就是江湖的魅力。

[本帖最后由 TYUP223 于 2021-02-19 14:52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