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十万的车 你会担心被太阳晒坏吗?
点击0|回复0
发表于 2025-07-02 10:59
夏天一到,不少车主如临大敌:车窗撑伞、抢地库车位、树荫下抢位,生怕爱车被晒坏。但暴晒真的有那么大杀伤力吗?
结论先行:正规车企生产的车,其核心部件其实不太怕暴晒。
车漆比你想象的耐晒。车漆确实可能因紫外线老化(清漆层光氧化、色漆层褪色),导致失光变旧。但是! 车企在清漆层中添加了紫外线吸收剂和光稳定剂,大大提升了耐候性。行业标准要求(如海南暴晒24个月),车漆需保证无明显龟裂、起泡和严重褪色。这意味着日常使用,即使夏天暴晒,也需要极长时间(比如南方十年)才可能明显老化。
例外:大面积补过漆的部位,其耐候性远不如原厂漆,确实需要更注意防晒。
电子设备高温?小意思!车内电子元件(雷达、车机、电池管理系统等)遵循严格的车规标准(如AEC-Q)。最低等级(Grade 3)也要求耐温-40℃到+85℃,且需在85℃下持续工作1000小时。更高等级要求更严苛(如150℃/1000小时)。车机屏幕、仪表盘等同样需满足这些高温和温度循环测试。夏日车内60℃+的温度,对它们而言只是“挠痒痒”。
内饰(尤其皮质)需要防紫外线。车内皮质(座椅、方向盘等)是相对需要防护的部分。紫外线会分解皮质色素(导致褪色)和分子链(导致发硬、韧性下降)。暴晒后车内刺鼻气味也源于此。车窗贴膜、车内遮阳伞等措施,主要价值在于阻挡紫外线,减缓内饰老化。
新闻里的晒坏案例是怎么回事?
自燃? 绝大多数并非单纯暴晒导致,而是车辆本身存在隐患(如严重撞击后电池短路、车内遗留充电宝/劣质数据线起火)。部件变形(如某车灯覆盖件)? 通常是设计缺陷(未预留足够热膨胀空间、缺乏加强结构)导致,而非材料本身不耐高温。
车企如何保证耐晒?
新车上市前会进行严格的高温测试(“三高测试”之一),在吐鲁番、海南等极热环境进行高强度道路测试,验证整车系统在极端高温下的可靠性。通常需要至少两轮测试。
重要提醒:
“正规研发流程”是关键。 近年部分车企为抢速度,压缩了研发和测试周期(如将高温测试从两年减到一年)。对于宣传“研发周期短”的新车,谨慎起见,建议适当防晒。
对于按正规流程研发生产的车辆,核心部件(车漆、电子设备)的耐晒性远超日常使用需求,夏天放心停太阳下,主要问题只是“烫腚”。内饰(尤其皮质) 需要防紫外线,贴膜/遮阳伞对此有效。特别留意大面积补漆的部位和研发周期过短的新车。安全第一,消除车辆隐患(撞击损伤、车内易燃物)比防晒更重要。
所以,大部分车主真不必太焦虑,把地库车位让给更需要的人(比如怕内饰老化和怕烫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