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标出手 单踏板模式迎来规范
点击0|回复0
发表于 2025-07-11 09:35
工信部新发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乘用车制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GB 21670—2025)引发关注,其中对争议已久的“单踏板模式”进行了明确规范。
核心限制:默认状态下禁止松油门刹停
新规关键条款规定:“在默认工作状态下,仅通过松开加速踏板实现的制动作用不应使车辆减速至刹停。”这意味着,默认情况下,车辆完成最终刹停必须依赖制动踏板。这并非完全禁止单踏板模式,而是将选择权交给用户。车主若需单踏板功能(强动能回收),需自行在设置中开启,设置后无需重复操作,但车辆需提供清晰提示。
缓冲期与车企调整
新国标是2008版后的首次大更新。虽然关于单踏板的具体标准将在2027年1月1日正式实施(其他大部分标准2026年实施),但预计车企会提前调整产品以满足要求。
动能回收需亮刹车灯,提升后车安全
另一重要规定解决了动能回收时车辆减速不亮刹车灯的问题:当再生制动减速度大于1.3m/s²时,车辆必须点亮制动灯,并持续至减速需求结束。测试表明,这能缩短后车反应时间0.2秒,降低追尾风险41%。此要求同样于2027年
ABS成为强制标配
新国标首次将ABS(防抱死制动系统) 纳入乘用车强制安装范畴,要求所有新申请认证车型必须配备。2024年中国乘用车ABS装配率已达92%,新规将覆盖剩余的8%未装配车型(主要为8万元以下车型)。
背景与争议
单踏板模式通过强动能回收实现松油门减速甚至刹停,能提升续航、延长刹车片寿命。但其改变了“加速踩油门、减速踩刹车”的基本驾驶逻辑,被指增加安全风险,如紧急情况下误踩油门或制动反应延迟(研究表明平均延迟0.3秒)。此前特斯拉因相关问题进行过大范围召回。新国标的出台旨在平衡技术应用与行车安全,对车内驾驶员及后车安全均提出了更明确要求。
下一主题:分叉口路牌仅差一字 轿车纠结撞向护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