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分:(精华帖)帖子: 帖 |  回等级:爱车:

你怎么看?盘点车企们合作过的经典案例

点击0|回复0

发表于 2018-12-29 12:45

中美合拍哦不,是中美合资、中德合资或者中日合资的汽车在中国并不少见,合资在某个方面来说是降低成本的好方法。根据苏格兰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理论,汽车制造商们合资、联盟或者收购,能够节省开发成本并且提高利润。随着电气化和自动驾驶等高昂研发成本的技术进入市场,汽车制造商们的合作变得越来越普遍。接下来就跟着车叔来看看那些车企们合作的经典案例。

雪铁龙-NSU Comotor(1967)

在六十年代的时候,雪铁龙和NSU公司都想要玩转子发动机,于是他们成立了一家名为Comobil的合资企业,以开发转子发动机。随后他们又成立了第二家名为Comotor的合资企业,也是研究转子发动机。最后他们推出了M35(如上图)、GS Birotor和Ro 80等车型,但转子发动机的磨损和油耗问题终结了这些车型的命运。于是NSU被大众接管,雪铁龙加入标致。所以说,马自达玩转子,玩没钱了就出来卖车,赚钱了再回去玩转子,这个说法不无道理。

大众-保时捷914(1969)

大众希望推出更运动的车型,但缺乏从零开始的开发技术。保时捷则希望设计一款入门级车型来取代912,但缺乏制造资源。于是,他们组建了一家名为Vertiebs的公司来销售普通跑车。最终,中置发动机的跑车914诞生了,它配备的是大众开发的四缸发动机。

标致-雷诺-沃尔沃V6发动机(1974)

合作不一定是为了开发出汽车,有可能是发动机。标致、雷诺和沃尔沃就一起开发V6和V8发动机。在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后,V8发动机项目被取消了,他们开始研究V6发动机并且在一年后成功。沃尔沃264是第一辆使用这台V6发动机的车型。随后,标致、雷诺、沃尔沃、DMC、道奇和蓝旗亚等多家车企都使用了这台V6发动机。

宝马-兰博基尼跑车(1970s)

宝马和兰博基尼的合作在七十年代中期开始,计划是兰博基尼提供车身和底盘,宝马提供发动机。结果兰博基尼陷入经济危机,导致宝马最终单独研发这辆跑车。这款M1在1978年首次亮相,但直到1981年才有453辆M1上市。M1有着兰博基尼的影子,和今天的M系跑车有着许多区别。也正是由于数量少,而且造型独特,它在2016年的拍卖会上拍出了577500美元的高价。

五十铃Impulse/莲花Piazza(1980)

这辆车有着多个国家的血统,它在意大利设计,在美国制造,在英国调整,在日本组装。这个造型在当时的日本比较流行,车友们可以猜猜看它像谁。五十铃希望它开起来的感受,和它的外观一样好。于是五十铃让莲花来调整Impulse的悬架,包括更柔软的弹簧、更硬的减震器和重新设计的摇摆杆。

本田Concerto/罗孚400(1988)

这辆本田Concerto不仅仅和罗孚400有关系,还和自家的第四代思域有着紧密的联系。如果将Concerto改成双门,并且添加一个掀背的造型,它就是第四代思域了。事实上,这辆车和四代思域共享许多零部件,而罗孚400则有着另一个面孔。Concerto和400仅仅是比例相似而已,不过是这款四门车型促进了本田和罗孚的合作关系。

三菱Carisma /沃尔沃S40(1995)

两者的合作关系是荷兰政府促进的,目的是为了拯救荷兰DAF汽车公司。开始合作以后,两家公司迅速开始开发四门车型的平台,并且让DAF公司在1995年开始生产汽车——三菱Carisma和沃尔沃S40。但毕竟三菱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价格竞争,而沃尔沃主打豪华汽车市场,这个合作显得有点奇怪。

庞蒂亚克Vibe/丰田Matrix(2002)

九十年代的卡罗拉催生了几款通用车型,包括Prizm、Geo和Chevrolet,当然这不是丰田和通用共同开发的。千禧年之后,他们决定集中资源开发名为丰田Matrix和庞蒂亚克Vibe的新车型。丰田Matrix以青年化、运动化为导向,而庞蒂亚克Vibe则是粗狂的SUV风格。这两款车虽然外观不同,但测试人员表示,它们开起来就是一辆丰田车。

关于车企们的合作,还有哪些有趣的事情值得我们发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