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保险杠从“显眼包”到“隐形卫士”的蜕变之旅
点击0|回复0
发表于 2025-04-08 09:20
还记得游乐场中那充满欢乐的碰碰车吗?厚实的橡胶保险杠,让人们在驾驶时毫无顾忌地相互碰撞,尽情享受碰撞带来的刺激与乐趣。而在现实世界里,汽车保险杠同样肩负着重要使命,自汽车诞生之初,它便一直守护着车内乘客的安全,承担着吸收冲击的重任。不过,随着时光的流转,汽车保险杠的模样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故事要从1973年说起。当时,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推出了“标准215号”法规,这一法规要求汽车在时速5英里的正面碰撞中必须毫发无损。这一严格的规定,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汽车行业激起了千层浪,迫使各大车厂不得不重新设计保险杠。就连传奇超跑Lamborghini Countach也未能幸免。为了符合美国的安全标准,设计师不得不在它的前端强行加上了一个外观丑陋的保险杠。这一改变,让众多车迷痛心疾首,直呼这是对经典设计的亵渎。
尽管这一法规备受争议,车厂们却也只能无奈接受。设计师们只能调整设计方向,努力在法规要求和车辆美观之间寻找平衡。General Motors设计副总裁Wayne Cherry在接受Hagerty采访时回忆道:“在‘标准215号’法规出台之前,主流车型的保险杠设计正朝着更加融入整体风格的方向发展,变得内嵌且协调,是前脸设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5英里法规的出台,让这一设计趋势硬生生倒退了近20年。”不过,他也指出,这一法规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材料的发展。例如,柔性材料取得了重大突破,为后来保险杠设计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在1973年至1982年期间,为了满足法规要求,汽车不得不装上那些笨重的保险杠,这使得车重大幅增加。直到1983 年,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放宽了标准,将正面碰撞要求降到时速2.5英里,角落碰撞要求降到时速1.5英里,汽车保险杠的设计才迎来了新的转机。
如今,汽车保险杠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显眼的“大块头”,而是变得更加低调。Jeep设计副总裁Vince Galante介绍道:“现在的保险杠隐藏在外观层后面,不仅美观,还能优化空气动力学性能。同时,内部还添加了泡沫缓冲材料,可以有效应对低速撞击。”他还自豪地举例说,像Jeep Wrangler和Gladiator的钢制保险杠,不仅实用性强,还具备模块化设计,可以方便地加装绞盘、拖钩甚至灯具,既实用又美观。
在Nissan北美技术中心,负责安全性能工程的Jon Ruud对保险杠有着更深入的理解。他解释说,Nissan的车辆采用了三件套来应对碰撞,分别是塑料外壳、高密度吸能泡沫和底下的金属梁。这种组合设计在小磕小碰中能够减少车辆损伤,在高速事故中也能为车辆提供可靠的保护。“安全标准在不断变化,我们的设计也在不断进化。”Ruud说道,“我们始终在努力平衡安全、耐用和顾客对外观的需求。即使你看不到传统的金属保险杠,吸能结构依然会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对保险杠的现状感到满意。记者Jason Torchinsky曾在Jalopnik上发表文章,表达了他对保险杠设计的不满。他认为保险杠应该具备宽容性,能够承受一些小损伤而不影响外观,同时以最经济的方式保护昂贵的车身。他甚至觉得,那种带点划痕也无所谓的材料,比如曾经备受争议的黑色橡胶杠,其实才是最理想的选择。他的话虽然有一定道理,但一想到Lamborghini Countach顶着那块黑橡胶保险杠的模样,还是让人忍不住感叹:经典还是保持原样最美。
回顾汽车保险杠的演变历程,它从当初显眼的大块头,逐渐变成了如今隐藏在幕后的“隐形卫士”。这一转变,既是法规推动的结果,也是技术与审美相互妥协的产物。或许下次当你停车时不小心蹭到墙,会想起那个默默守护车头的保险杠,并对它心怀感激。
上一主题:一战大杀器!马克Ⅰ型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