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燃油鼎盛时代 那些国内爆火的两厢车
点击0|回复0
发表于 2025-07-08 09:13
随着新能源浪潮不断高涨的大趋势,一些两厢纯燃油车型销量日渐下滑,已经被新时代消费者逐渐抛弃。但回到10年前,人们刚学完车本还是会选择一款两厢车练手,今天咱们聊聊那些国内爆火的两厢车。
天津夏利
怀旧两厢车的主题必然少不了早早就在国人心中深深扎根的夏利,上世纪70年代末,我国已全面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为了摆脱对进口汽车的依赖,北京吉普和上海大众等合资车企相继成立。面对小/微车型的空白,天津汽车工业公司管理层在1983年初率队赴日进行考察,以生产小车著称的铃木和大发纷纷向中方抛出橄榄枝,最终中方择优选择了更适合中国国情的大发Hijet 850和Charade,后者就是前面提到的夏利原型车。1984年3月,中日双方在人民大会堂正式签署技术转让协议,率先引入大发Hijet 850车型进行国产并将新车命名为华利。
当时一辆夏利售价近10万元,除了一些企业采购这种小车当公车使用外,只有少数先富起来的人才能把它当作家用车。尽管如此,夏利还是在当时车型匮乏的大背景下站稳了脚跟,夏利也成了一代人的梦想之车。
上海大众Polo
2001年上海车展上,上海大众展台一辆体态丰满的两厢小车格外引人注目,这是第四代大众Polo首次与中国消费者见面。2002年初上海大众将Polo引入中国生产,这款小车在此之前已在全球突破了700万辆的销量,这也是德国大众首次将其全球化小型车带入中国市场。Polo的配置也明显优于当时的竞争对手们,双安全气囊、ABS和EBD等安全配置集中出现在一款小型车上。在2002年9月,配备101马力1.6L发动机的Polo上市了,动力系统的升级并未将它的售价拉高,1.6L的Polo价格区间在13.55至14.8万,这也让Polo的销量很快突破了15000辆。
南京菲亚特派力奥
继菲亚特126p、乌诺等车型以进口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后,菲亚特也搭上这趟顺风车首次将旗下车型带入中国生产。得益于此前依维柯落户南京生产,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与意大利菲亚特于1999年4月合资成立了南京菲亚特汽车有限公司,双方各持有50%股份,总投资达30亿元人民币。随着南京菲亚特工厂的正式落成,作为菲亚特“世界车”的Palio随即被引入国产。它物美价廉,但后续竞争力出现下滑,为了顺应中国消费者喜好三厢车的特点,2004年南京菲亚特引入国产了三厢版西耶那,不过西耶那并未延续派力奥的热度,后来丰富产品阵容的旅行版周末风也未能挽救南京菲亚特的颓势。
长安马自达2
2007年4月,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和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出资组建了长安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为了与当时国内大热的POLO、雨燕和飞度相抗衡,马自达2还是如期而至。作为一款具备时尚和运动特性的小车,马自达2的目标消费人群为年龄在20到25岁之间的单身男女,事实证明凭借可爱的造型和略显卡通风格的内饰布局,马自达2更受女性消费者的喜爱。
你还能想起哪些经典燃油两厢车?欢迎评论区留言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