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级车迎来第二春? 续航305km的比亚迪e1来了
点击0|回复0
发表于 2019-03-28 09:31
一些看了多年国际车展的老油条们都知道,如果一款概念车无比拉风,脚踏实地去思考却又毫不现实,那么即便这台车在车展展台上被多少架相机拍摄过,被多少双眼睛打量过,基本上到最后都会不了了之。因为那些华而不实的概念车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展现车企的设计语言和高新技术,真的量产,会亏得血本无归。
但是,21世纪初,雪佛兰就玩了这么一票大的。它们将一款敞篷的皮卡车量产。它就是,雪佛兰SSR。我想,SSR有可能是世界上跨界玩得最凶的几款车之一了。我们没有办法去实际归纳,它到底属于皮卡,还是跑车,还是敞篷跑车,又或者是敞篷皮卡……
也许从雪佛兰设计师们那里,思维就是乱的。SSR的底盘来自于当时雪佛兰旗下的中型SUV,看起来,它从根本上就告别了灵活、犀利的操控。但工程师们还是用心地调校了,当年的资深媒体试驾之后纷纷表示,SSR拥有着稳健的过弯姿态,转向也很精准。不过还是会在极限前显露出SUV底盘的本质。
后期版本中装配的6.0 V8发动机有着400马力和542Nm的扭矩,这也就是传说中的经典V8发动机LS2。6速手动变速箱和4速自动变速箱均可以选择。虽然车身自重沉,但那无法自控的扭矩还是能推着SSR在6秒以内完成百公里加速!
2019年对于一汽丰田来说可谓好事连连,刚刚上市的国产亚洲龙凭借着越级的尺寸以及厚道的定价赢得了坊间的一片赞誉,爆款似乎是板上钉钉的事。而在不久前刚刚完成上市工作的插电混动版卡罗拉也切中北上广深等限牌限行区域消费者的用车需求,前景同样光明。不过,在笔者看来,这两款车型都只能算是一道“开胃小菜”,接下来将要上市的这款新车才是重头戏。它从上世纪60年代第一代车型上市以来,到如今的第十二代车型整整过去了半个多世纪,几乎每一代车型都能成为同级别中的销量翘楚,可谓不折不扣的“神车”,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不管你在什么地区、什么肤色,它在全球各地几乎处于“通吃”的状态。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已经猜到它是谁了,没错就是一代神车卡罗拉。而随着MQB平台的全新朗逸、宝来以及本田思域等新车型的更新换代,丰田卡罗拉也走到了换代的节点。日前,我们从相关渠道获悉,国产2019款丰田卡罗拉实车正式现身,神似凯美瑞,朗逸劲敌终于来了!究竟新车发生了哪些改变,实力又提升了多少?下面咱们就借着这个机会来一起深入了解一下这款新车。
作为换代车型,2019款丰田卡罗拉采用与凯美瑞相同的TNGA架构进行打造,所以毫无疑问,它的整体素质会进一步提高。除此之外,在外形设计方面,2019款丰田卡罗拉也更加贴近于更高一级别的凯美瑞,上下分体式的中网进气格栅配合两侧造型更加扁平的大灯组使得整个前脸呈现出一种更为年轻时尚的视觉效果。而两侧雾灯区域的C字形镀铬装饰也为车头部分增色不少,营造出不错精致感的同时也为新车带入了一定的运动氛围。
车身侧面部分造型简洁流畅,贯穿车身左右的腰线有明显的上扬趋势,进而让新车呈现出一种向前俯冲的运动姿态。而车顶部分依旧采用传统的设计,并且在C柱部位有个明显的上扬处理,这样做的目的可以最大限度的扩充车内的头部驾乘空间。而车尾部分最大的变化就是尾灯组了,扁平化的造型与头灯具有很强的呼应效果,中间部分还加入了贯穿左右的镀铬饰条进行连接,拉伸车尾视觉宽度的同时也让新车看起来更加精致。此外,后杠部位也加入了C字形的折线处理,与车头部分起到一定的呼应效果。
至于内饰设计方面,新车同样采用了全新的设计理念,整个中控台的设计兼顾了设计感和简洁感,配色时尚,而新样式多功能方向盘、液晶仪表盘和国产专属的嵌入式大尺寸中控液晶大屏也进一步提升了科技感。至于后排乘坐空间方面,得益于由于比凯美瑞还低的混动车型起售价和B+级的车身尺寸,一汽丰田亚洲龙上市之后立即引起原本打算购入20-30万价格区间合资B级轿车潜在买家的强烈兴趣。讲道理,在仔细对比配置之前,大多数消费者都会认为22万元就可以买到一台比凯美瑞空间大、更有雷克萨斯ES神韵的亚洲龙很值。
实际上,在亚洲龙发布当晚,笔者就曾在朋友圈表达了对其定价的惊叹,而不少圈内朋友颇为默契的评论了以下几个字:等着加价吧。不难看出,大家普遍对亚洲龙的人气有了高度的认可,不过,加价对于普通用户来说的确会是一个令人感到头疼的问题——就和全新雷克萨斯ES一样,不加=性价比不错,加=纠结。
显然,在这个时间节点再从数据和配置清单上去分析亚洲龙可能在20-30万级别轿车市场诱发的强震已经没有任何意义。所以我们将关注的重点放在:终端潜在用户对其的评价、忧虑和提车周期等现实问题。尤其是本来就打算购买一台合资混动车型的用户来说,凯美瑞和亚洲龙在实车体验上到底会有多大区别?
对于亚洲龙,终端用户被什么吸引?
首先是设计。相比于同样出自丰田的凯美瑞,亚洲龙在外观内饰的额整体视觉感受上,高级感要强于凯美瑞,或者说虽然新凯美瑞(非运动套件版)看起来也年轻了不少,但家用车的气息还是稍微重了一些,而亚洲龙则稍显大气一些,包括内饰皮革和缝线的纹路搭配,都尽可能的营造出超过合资B级轿车的档次感。
PS:嗯,仅仅是营造,具体我们后面再说。
君越后排
当然,如果是和别克君越等差不多尺寸、级别的车型对比,亚洲龙在造型设计方面就说不上有优势了,但是比凯美瑞高级、比皇冠年轻恰好是亚洲龙存在于市场的独特定位。换句话说,我们这里所说的高级感和档次感是相比于传统的B级合资轿车,并不是说亚洲龙在设计层面就达到了独一档。
其次,亚洲龙4975mm的车长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者对其是否足够高级的判断。细化到实际体验上,亚洲龙的确提供了此前凯美瑞无法比拟的后排腿部空间表现,而中国用户又特别偏爱对比空间、轴距上的细微差别。
再加上大多数经销商提供的展车都为混动版顶配车型,可电动调节角度的后排座椅靠背和丰富的配置都会成为影响消费者对亚洲龙初始印象的加分项——即使他们最后没有购买高配车型,这些彰显高级感的细节也会一直印在他们心里。
此外,当消费者静态体验之后,亚洲龙混动版车型起售价仅为22.68万元就会成为引爆点——即使前期各地经销商不提供丐版车型,稍微提高1.3万元的预算去购买配置稍微丰富一点的中低配车型也是可以接受的选择。这里还不能忽视销售人员极其用力的介绍其在后期保养、丰田混动车型市场占有率等辅佐卖点。
车无完车,亚洲龙同样有不足
前文我们提到了亚洲龙在内饰部分尽力去营造高级感,但如果你坐进车内实际触摸整台车的用料、做工和按键之后你就会发现:即使是顶配车型也只是看起来比凯美瑞更高级了,但内饰核心部分的用料和质感其实与凯美瑞并无本质区别——
中控区扶手硬塑料的手感极其低廉,门板部分除了皮革包裹部分提升高级感外,深色部分很多所谓的软搪塑材料摸起来根本不软,夸张点说也就比大众的内饰硬塑料材质好上那么一点。
另外,当我们坐过后排,再进入前排乘坐体验时就会明显感觉到亚洲龙前排座椅的腿部支撑和侧部贴合感并不是很足(笔者175cm、正常身材,坐进前排座椅感觉两侧支撑余量过足。
毕竟之前丰田的车型最吸引我们的部分之一就是座椅的人体工程设定非常适合亚洲人,亚洲龙上我们却感受不到),坐垫略显短了一些。如果考虑到大多数用户并不是购买顶配车型,调节功能有限的副驾乘座体验势必会大打折扣。
提车周期恐怕越拖越长,加价或在所难免
从目前我们探店了解到的情况来看,现在交订金购车的话交车时间大概会在4月下旬,我们大致可以理解为提车周期目前在1个月左右,并且经销商处暂时没有加价行为。
从我们整个探店的过程来看,来到这家一汽丰田看车的潜在买家中,大概3/4的消费者都是来看亚洲龙的,并且都展现出了极高的兴趣,几乎都进行了最后的算价流程。
这里,即使我们暂且不相信销售人员所说的“亚洲龙上市这几天,我们已经接收到超过16台订单”,仅从我们的观察和体验感受来看,亚洲龙的确具备了成为加价车型的资本:高人气+不错的产品力+独特的定位+丰田的体系。一旦大多数购车用户都决定购买混动版本车型,适当采用“饥饿”营销的打法势必有利于拉升消费者的抢购欲,将进一步促使其成为下一款丰田加价车。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如果《提车周期长》和《加价》两个非利好因素同时出现,将成为他们下决心购买亚洲龙的最大阻碍,而一旦前一个条件唱起维持,加价看起来又不可避免。
情报总结:
事实上,在探店亚洲龙之后,我们还去到别克展厅观摩全新君越(2019款新君越将于3月28日上市),根据该店销售人员的说法“新君越将很可能不再生产混动版本车型”,让我们更加确信亚洲龙之于丰田在中国市场的意义在于——卡住22-29万元混动B/B+级轿车市场的主要份额,并进一步抢走例如雅阁混动等原本凯美瑞混动直接竞品的潜在用户。
站在丰田的角度,亚洲龙的到来完全可以接替凯美瑞成为丰田在中国混动轿车市场的主销车型,并让凯美瑞更多的下探去争夺传统燃油车细分市场。毕竟合资B级车价格下探依旧会是2019年轿车市场的主旋律,亚洲龙和凯美瑞完全可以在20-30万元价格区间打出高低搭配的组合牌去瓜分对手的份额。
2700mm的轴距,其后排空间表现依旧出彩,足以满足家用。最后动力方面,新车将继续提供燃油版以及混动版两种动力系统,其中燃油版车型将搭载现款上的四缸1.2T涡轮增压发动机,而混动版车型将搭载一套最新版本的1.8L混动系统,传动系统方面匹配手动以及CVT变速箱。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新车换装为后轮独立悬挂了,这一点提升可谓非常厚道。犹记得当年A0级车盛行的时候,奇瑞QQ、铃木奥拓、比亚迪F0等车型在街上随处可见。这类车型有着小巧灵活、价格低廉等优点,在当初受到了大批消费者的喜爱。不过,随着大家消费能力的提高和各品牌入门产品价格的不断下探,留给这些小车的生存空间也越来越低,直到现在已经逐渐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中了。
不过,随着纯电动车在国内的日渐火爆,这些体积小巧的A0级车似乎又找到了第二个春天。就在日前,比亚迪在新闻发布会上正式推出了e1纯电动车。新车的定位就是微型纯电动车,主要用于城市通勤。比亚迪e1是基于比亚迪e平台打造而来,在外观上与比亚迪F0可谓十分相似,而在内饰上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了解一下。
比亚迪e1在外形设计上基本延续了比亚迪F0的造型,但是在细节上的诸多改动让这台车更显精致。同时,比亚迪还为新车提供了双色车身颜色供消费者选择。
封闭式的前格栅几乎是新能源车型的象征之一,这一点在比亚迪e1上也不例外。两侧的大灯组虽然还是之前F0上的造型,不过在光源上却产生了不小的变化,四个椭圆形的日行灯造型时尚,有着不错的辨识度。
在车身尺寸方面,比亚迪e1的长/宽/高分别为3465x1618x1500mm,轴距为2340mm。从车身数据不难看出,比亚迪e1的后排乘坐空间注定不会宽裕,不过对于这样一台A0级的纯电动车型来说,1到2人的城市内通勤代步或许才是最多的使用场景,更小的尺寸也更方便在城市中穿梭和停车。
同样与F0设计接近的车尾造型非常饱满,尾灯组分立于后车窗两侧的高位,而后保险杠也比较有设计感。功能性方面,倒车雷达、倒车影像等功能也都将在e1上有所配备。
来到车内,重新设计的内饰风格更加年轻、时尚,配色方面也非常亮眼。新车采用了三幅式的平底方向盘,并配备了8英寸的全液晶仪表,大大提升了整车的档次感和科技感。
10.1英寸可旋转的中控大屏是比亚迪的特色之一,其搭载的基于安卓内核的DiLink车机系统有着强大的功能,能够通过安卓丰富的软件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
比亚迪e1采用了旋钮式换挡,从图片中可以看到驾驶模式切换、前排USB接口和杯架等功能一个不少。
在动力方面,比亚迪e1将搭载一台最大功率为45kW的永磁同步驱动电机,并使用三元锂电池。续航里程方面,比亚迪宣称该车的综合续航里程能够达到305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