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分:(精华帖)帖子: 帖 |  回等级:爱车:

失败的红色革命者—ATS AutoMobile

点击0|回复0

发表于 2015-10-28 10:30

因为当年恩佐·法拉利对一个拖拉机老板的傲慢态度,导致了现在的兰博基尼的故事已经广为人知,而当初,不服法拉利的还有ATS AutoMobile。今天大内哥跟大家说道说道这车。

Carlo Chiti和Enzo Ferrari 在蒙扎

Giotto Bizzarrini

Romolo Tavoni

50多年前,几个法拉利精干决定铤而走险离开红色跃马。在别人看来,这样毫无计划的愚蠢出走行为就像一部罗曼史小说的剧情,一路上伴随着迭迭宕宕,却又充满激情,当然还有最后伤感的离别。就让我们回到小说的最开始,1961年10月底,摩德纳的首都,马拉内罗就像电影the Dolce Vita(甜蜜生活)所描述的一样,经济繁荣,人人都想取得成功。

60年代的法拉利工厂

某一天,八位优秀的员工却被叫到法拉利的办公室,每个人的桌子上都放着有一封辞职信,辞职原因就是恩佐竟发现有人要叛变他并成立另一个品牌。

在那个年代,汽车工程和力学的大师中就包括Carlo Chiti,在1961年缔造了法拉利在F1的辉煌战绩,还有法拉利运动部门的领导者Romolo Tavoni和Giotto Bizzarrini,曾主持了许多重大项目包括250 GT SWB,Testarossa甚至250 GTO。而这次叛变的主谋就是Chiti和Bizzarrini。

一不做二不休。被辞职后他们凭借丰富的机械经验和惊人的天赋,再联手当时三个富裕的实业家,其中还有F1车队的老板,聚集了无数知识,财富还有他们疯狂的想法,都投入这个全新的品牌,全新的公司来全面对抗法拉利,无论是在公路车领域或是F1赛场。说干就干!

1962年2月,ATS-Automobili Turismo e Sport在博洛尼亚成立了。几个月后,在阿根廷著名F1车手胡安·曼纽·方吉奥等人的见证下,位于纽琪奥桥的工厂打下第一个奠基。在这里将来不仅会有单座F1赛车Tipo 110(Chiti设计的1.5L V8发动机,双顶置凸轮轴,配备四个韦伯化油器,在10000转输出190匹马力),还有第一辆中置发动机布局(早于兰博基尼Miura)的公路车2500 GT(当时只生产12辆,现在仅存少数几辆),宣布对法拉利的全面对抗。在此看来,也许ATS才是法拉利的真正对手,而不是兰博基尼,毕竟蛮牛几乎不参加任何比赛。然而谁都不会想到,ATS就像一颗流星,转瞬即逝。

1962年10月,这支传奇队伍为F1比赛制造的Tipo100更是请来F1冠军征战赛场,一个就是前法拉利车手PhilHill和意大利新星Giancarlo Baghetti。但是在1963年的比利时大奖赛首次亮相后,却因为变速箱的问题并没有达到人们的期望。而不断减少的资金也不能解决在这个赛季出现的各种机械故障,于是赛季结束便失望地退出F1赛场,似乎大家已经预测到法拉利的“复仇者”,ATS梦想的道路已经要到头了。而现在就只剩下公路车的竞争了,当时豪华跑车市场中的其他竞争者也都不是省油的灯,像捷豹E-type,阿斯顿马丁DB5,玛莎拉蒂3500GT还有无与伦比的法拉利250 GTO。

2500 GT 底盘构造(MR布局)

1962年,征战F1的同时推出了2500 GT,机械部分由Chiti和Bizzarrini负责,车身由Franco Scaglione(惊艳的阿尔法·罗密欧33 Stradale的设计师)设计,并且发布了两个版本,GT版为钢制车身,2.5L V8产生210匹马力,而GTS版为铝制车身,V8发动机输出调高至245匹马力,推动仅重810kg的车身,百公里加速只要4.9s。

而这两种规格的ATS都参加了著名的TargaFlorio耐力赛(最早的赛车比赛,创于1906年,1977年由于安全问题取消),但都因为点火装置的问题未能完成比赛。

遗憾的是,无论是公路车的销售市场还是F1赛场上的对抗,ATS对法拉利的挑战都堪称失败,甚至对恩佐来说根本不值一提。但至少ATS开创了中置发动机跑车的先河,也多亏了Chiti才有后来的阿尔法·罗密欧33 Stradale,法拉利 Dino和福特GT40。而后来他加入阿尔法·罗密欧继续设计那些惊人的发动机,到1999年,柯尼塞格还买下他所设计的直列12缸发动机中未问世的专利,草图,并运用于他的第一辆柯尼塞格 CC。而Bizzarrini则为兰博基尼350 GT设计的V12引擎,一直到LP700的诞生,才不再使用,算是使用时间最长的发动机之一了。

全新的ATS 2500 GT(车灯与法拉利California神似,确实之间有些渊源)

半个世纪后,ATS重新回归,推出全新的2500 GT,宣称重新定义豪华跑车,完全充满激情的意大利制造,不过在现在,ATS会比以前更加难以立足吧。

[本帖最后由 TYUP223 于 2021-02-18 15:52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