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分:(精华帖)帖子: 帖 |  回等级:爱车:

赛车就像巨星演唱会 看现场才够爽

点击0|回复0

发表于 2015-11-11 11:30

对于一个铁杆赛车粉来说,没有什么比在一场比赛中与偶像亲密接触更完美的事情了。

现现在的F1已经变得相当无聊,然而连续两个赛季被梅赛德斯车队统治的时候,我也不离不弃,追着看每一场比赛。

从最早的CCTV直播,到后来的风云直播,再到如今相当奢华的乐视新媒体多路信号直播,我个人已经对此相当满足了。毕竟,现场观赛对于大部分车迷而言依然是一件比较奢侈的事情。

一、奥迪R8 LMS杯收官站:程丛夫一分告负

奥迪R8 LMS杯是奥迪旗下的单一品牌赛事,至今已进入第四个年头。全年共6站比赛,并采取一战双赛的形式,上海站是全年比赛的收官之战。在此之前,马来西亚前F1车手熊龙与中国著名车手程丛夫在积分榜上打成平手,领跑积分榜,同时,将有多达6位车手有夺得车手总冠军的可能性。

同一车型、统一管理、相同调校,是单一品牌赛车赛事的最大特点,专业车手和非专业车手同时参与其中,更低的门槛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在保证赛事公平性方面,R8 LMS杯做出了很多努力,比如给上一场比赛前三名的车手增加配重以及设定车手最少体重。在上一回合中,获得前三名的车手将分别增加50KG、35KG、20KG的配重,在极力追求轻量化赛车比赛中,增加的自重影响非常大。而在本次上海站的第一场比赛中,熊龙配重50KG,而程丛夫配重35KG。

▲ R8 LMS赛车副驾位置放着配重块,方向盘上的黄色按钮为一键加速

“一键加速”功能有点像FE电动方程式中的“Fan Boost”。车手每次按下启动按钮,赛车将瞬间获得约50马力的额外动力输出。不同的是,此赛事中,每位车手每场比赛都可以使用10次一键加速,而近期大热的电动方程式则是由粉丝通过网络票选而产生幸运车手,幸运车手仅可使用两次。

第一场比赛,程丛夫就选择了使用全新的轮胎,再加上配重上的优势,可以看出程丛夫已把赌注下在第一场——第二场比赛熊龙将用上全新的轮胎,客观条件上他将处于劣势。

我们所处的VIP区位于大直道PIT区上方,隔着落地窗看赛车一个个呼啸而过,伴以轰鸣的引擎声,这般身临其境的刺激往往是转播镜头中难以感受到的。

当然,由于视角单一的关系,我们也几乎是用包厢里的电视转播观看了大部分比赛,所以在VIP包厢里现场观赛的正确姿势应该是:品着咖啡,吃着甜点,看着电视转播,听着窗外的轰鸣声,如果可以的话再跟懂行的歪果仁们唠唠嗑……

R8 LMS每一场仅有半小时的比赛,程丛夫一直紧追熊龙,但没能完成超越,他们分获第一场比赛的冠亚军。虽然比赛并未结束,但发布会时他若有所思的表情还是透露出他的压力——这也是电视转播时所不能洞察的细节。

▲ 程丛夫在第一场比赛后若有所思

第二场比赛,由于熊龙继续配重50KG,他在开赛后就不断掉位置,而香港车手李英健表现凶猛,连续超越了熊龙和程丛夫,获得第二名。最终,程丛夫再登领奖台获得最后一站的季军,而熊龙则以总积分一分优势卫冕杯赛年度总冠军。程丛夫虽然抱憾而归,但他也帮助一汽-大众车队夺得了车队总冠军。

二、上海6小时赛:保时捷展现统治力

一提起耐力赛,大家可能就会想起24小时勒芒耐力赛。实际上,勒芒只是WEC(World Endurance Championship)的一战,享有双倍积分。而包括上海站在内的其他分站,均为6小时耐力赛,分为LMP1、LMP2、GTE Pro和GTE Am四个组别,四个组别不同水平的赛车和车手同时比赛,套圈和擦碰往往增加了比赛的激烈程度。

▲ 奥迪将矩阵式LED大灯与激光大灯技术应用到R18 e-tron quattro赛车上

正如程丛夫在分享会上(tǔ cáo)所说,“LMP1车手在超越低组别车手时,连续闪烁车灯作为提示,由于激光大灯的应用和绝对速度的差距,往往容易对前面的低组别车手造成很大的干扰。”

从2010年开始,奥迪连续5年统治勒芒24小时耐力赛LMP1组别的冠军头衔,并在过去的15场比赛中拿了13个冠军。而到了今年,他们遭遇同门兄弟保时捷的挑战——保时捷919混合动力赛车拥有明显的单圈优势。

▲ 透过包厢落地窗能看到进站的全过程

正赛当日一直阴雨不断,雨战一定程度提升了比赛的悬念,LMP1组别保时捷厂队依然拥有绝对速度上的优势,奥迪车队紧追不舍,而上赛季获得总冠军的丰田车队本赛季表现平平。至于走另类路线制造出前置前驱赛车的日产车队——他们根本没有来到上海,已经在8月份宣布退出了比赛……

这次现场观赛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WEC 奥迪车队PIT区参观,在以往电视转播的镜头中,我已经对这个区域的布局烂熟于胸了……

从后向前,分别是轮胎区、临时备件区、车库,在维修区靠赛道的一侧,还搭建有技术台,用于向车手传递即时信息。车队的进站策略往往是临时通知并执行的,所以带领我们参观的工作人员反复提醒我们“跟紧点,别挡住运送轮胎的通道”。

想想也是,在F1比赛中,曾经有车队技师抱着轮胎出去又撤回来的“假进站”,他们通过这样的一些战术“骗取”战术的主动权,如果动作不够快,怎么能骗得到对手呢……

▲ WEC耐力赛进站时黄线之外的技师数量被严格限制

遗憾的是,我们参观之时并没有碰上奥迪的进站。WEC的进站与F1还是有很大不同的。F1往往是举起车身,四个轮胎同时换下,又同时装上,最后放下赛车,用时3秒左右;而WEC比赛中由于赛车太多的原因,出于安全考虑,对黄线外换胎的技师有严格的人数限制,通常都是2人完成4个轮胎的更换,这样停站时间将大幅增加。

比赛的过程并没有太多的波澜,保时捷车队凭借单圈的绝对速度优势将冠亚军带回,前F1车手马克·韦伯车组驾驶的17号赛车夺得冠军,奥迪车队7号赛车也获得了比赛季军。

三、碳纤维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

除了进站换胎的那个Pit区,在后方还有一个临时搭建的坯房以存放零部件以及制作零部件——没错,他们可以在这里制作碳纤维。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两台赛车备用的前翼、后尾翼、各种灯组以及各种不明觉厉的高科技设备。奥迪的激光大灯还拥有随动转向功能,射程长达800米。这并不是蓄意扰乱比赛秩序(好吧,我们都有过在路上被远光灯亮瞎了的经历),而是因为在勒芒这样的24小时比赛中,大部分时间比赛都是在夜里进行的。在其他分站比赛中,长达6小时的比赛往往伴随着天气和赛道状况的一些变化。

车队技师指着车身的各个部位,告诉我们哪些部分是由碳纤维制成的,并拿出碳纤维的原料为我们大致讲述了碳纤维的制造过程。这是车聚君第一次见到碳纤维主要的原材料碳纤布,没想到它却是如此柔软,在多道工序硬化之后又可以变得如此高强度。

每场比赛除了带过来一些常用零部件之外,一些必要的生产制造机器也被带到比赛现场,以防万一。如果发生事故而没有足够的备件,车队可能会加班来制作零部件。我们也常看到因为修车而错过排位赛甚至正赛的情况。

就连打印车手以及赞助商LOGO车贴的打印机也被带了过来。但这个打印机跟我们平时用的可不太一样,车队技师只用了一句话描述它“It’s really ,really expensive”……

除了硬件准备之外,软件也在赛车比赛中显得特别重要。车队需要充足的赛车遥感数据以及赛道数据、天气数据结合车手反馈来指导赛车的调教。就连赛车前翼上指甲盖大的小翼片角度调整对下压力也有着极大的影响,这是一项细活儿。

车聚小结:

在电视直播中,我们往往看到的是车手们在领奖台上风光无限,却忽略掉在这幕后,有着大量全世界最优秀的技师、工程师、车队领导所付出的努力。在比赛的几个小时之外,他们需要做大量的数据采集和车辆调校工作,如果遇到事故,还得花掉大把时间修复赛车……这些,如果你没有到过现场,都不得而知。

自2004年举办首次F1赛事以来,上海国际赛车场的比赛条件已经逐步成熟。赛车是一项高成本的体育运动,制造商想要参加国际比赛,需要首先做好赔本的准备,而中国的赛车手想要走上职业化道路,往往需要去国外锻炼。一直以来,赛车是汽车技术发展过程中强有力的催化器,培养中国的汽车文化也绝少不了赛车运动的推动。

上赛的第二个十年,路漫漫其修远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