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转型,汽车媒体如何做?
点击0|回复0
发表于 2015-11-24 11:24
11月19日,新浪汽车以“态有新机”为主题,召开了2016全生态发布会。众所周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已对包括汽车在内的所有行业带来颠覆性的冲击,而同样受到深刻影响的,也包括以往过于依赖阅读+广告模式为生的汽车媒体。因此,汽车媒体同样也要适应新的时代需求,进行必要的转型。而创造用户体验、创新商业模式、打造生态平台,或可成为汽车媒体未来的转型之道。
生态平台之基础,当为创造极致的用户体验。
在互联网+时代,打造生态系统已经成为众多企业的重要战略举措,而生态系统的基础则是打造极致的用户体验。对于以用户为生的汽车媒体而言,更是如此。与传统媒体时代的有限、有序信息相比,互联网+时代的信息量呈现出过剩和庞杂的特征。因此,向用户提供精炼、阅读性强的内容是转型的首要。
此次新浪汽车在此方面可谓不遗余力,首先是为了迎合受众的阅读习惯,宣布将运营重心向早晚及周末转移。其次,加强信息的碎片化处理,便于受众进行手机阅读,将展示形式将由传统的“文字链为核心”转为“图片为核心”。
更值得肯定的是,新浪汽车对旗下丰富的数据库系统归类,并通过盲测实验等方式,收集用户的需求进行改进,如针对一些小白用户,新浪汽车将“前/后排中央扶手”调研后改为搜索性更好的“中央扶手 前/后”,类似这样影响用户体验的参数项还修改了六、七十项,能够加快用户搜索数据的速度,提高用户体验。
把握需求痛点,是汽车媒体做生态的灵魂。
苹果生态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用户对智能手机的高体验需求痛点而来;小米生态的成功,则是建立在年轻一代消费者对低价高性能智能手机需求痛点之上。因此,汽车媒体做生态,也必须把握汽车消费者的痛点。
众所周知,受制于场地、车辆、人员安全等多种因素,传统4S店试驾模式,很难满足试车者的真实需求。而新浪汽车基于消费者完美体验,推出的“我试试”产品,无疑直戳用户痛点。
新浪 “我试试”平台90%的用户有真实的购车意愿,且所有试驾用户都有详细的用户画像。根据规划,“我试试”平台目标是年底前日均服务3000-4000人,在线运营车辆达到1000台/天,业务也将由北京、广州地区拓展至天津、深圳、青岛、杭州等至少8个城市,覆盖国内一线城市消费者。通过不断的体验积累,为用户和厂商建立起沟通的桥梁,缩短选车与买车、消费者与商家的距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导流。
打通线上线下,才能创造良好的商业生态。
一个成熟的产业生态,在于能够打通线上线下的所有环节。汽车媒体进行转型,打造生态系统同样需要打通汽车产业链的上下环节。购车、用车、护车一站式的连贯才能打造良好的商业形态。在新浪汽车此次全生态发布大会上,展现的正是这样一种一站式生态。
在购车环节,新浪汽车打造汽车交易电商平台——新浪秒车,可帮助用户迅速地找到心仪的座驾,帮助4S店加快库存周转提高运营效率,以最快的速度响应用户的需求,提供可信赖的服务。
在用车市场,新浪汽车则致力于通过新浪微博平台,运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手段,汇聚生成精准的用户画像,了解他们的车辆信息、驾驶习惯,将能有效的利用信息资源、精准投放,最大程度的影响用户购车用车。而整机厂也将能精准对接用户,更为深刻的影响用户的购买行为。
而在养车、护车的后市场环节,新浪汽车则以战略布局的方式,整合社会资源,做优产业生态。作为新浪的合作伙伴,TT快车,专攻洗车、养车等后市场伙伴,用高频服务,逐渐带动保养、维修等低频服务,逐渐提升用户粘性,缔造出一个良好的汽车消费生态。
可以说,在汽车产品的生命周期内为用户提供完整的综合服务,构造连通线上线下的汽车生态平台。“态有新机”的全生态产品发布会,充分体现出互联网+时代,汽车专业媒体的转型要义。新浪汽车此次全生态发布会的召开,无疑昭示着“新机”勃勃的汽车互联网新生态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