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分:(精华帖)帖子: 帖 |  回等级:爱车:

亲,某某品牌托我给您写篇文章呢

点击0|回复0

发表于 2014-11-20 10:23

暴露年龄地说,至今我对陈佩斯和朱时茂的小品《主角与配角》依然记忆犹新,能记得住里面的每句台词,特别喜欢其中的一句“队长,皇军托我给您带句话”——这句话道出了如今这年头的生存准则,一副为你好却掩饰被收买的嘴脸着实生动形象,让人骂不起来却也哭不出来。

其实我想说的是,自从隔壁大挨踢界上演了罗永浩PK王自如的著名对决之后,关于所谓“独立、客观、第三方”的质疑就从未间断过。用句比较时髦的话就是:嘴上说独立客观,拿钱的时候身体却很不老实。人人的手都越伸越长,以至于现在绝大多数新闻机构举头三尺有指标。然后这年头对新闻的客观独立理解也是匪夷所思,就连鼎鼎大名的网易新闻也摆出了有态度的姿态——我只想问一句,新闻需要你有态度吗?你态度对还好,态度错了呢?所谓有态度的新闻不就是拿一种看似正确的社会主义理论强奸其他思想吗?

前几天我大车圈名角儿李想先生发了篇特斯拉ModelS的长篇试车报告,情真意切,言简意赅,发自肺腑,如今已经很难见到这么真实的试车报告了。这篇文章的高点击、高阅读让我这个闲人不免开始思考,如今的汽车媒体到底还是不是独立、客观、第三方?汽车媒体们还能不能做出让网友食之有味的文章?

媒体到底应该是机构还是公司?公司以盈利为目的,媒体则主要起到信息传播介质的作用,但一家以盈利为目的的“媒体公司”,究竟算是种什么样的存在?这些“媒体公司”拿着甲方的费用,能写出什么样的文章给消费者看?只怕是,想不应了那句“亲,某某品牌托我给您写篇文章呢”也难吧。

聊聊那些亮瞎我的见闻。

前阵子我无聊要写一篇关于后防撞钢梁的文章,随手百度了一下,赫然出现了某家点击颇高的文章,文章里深明大义、追根溯源,以事实为依据向世人展示了后防撞钢梁的伟大功效,并对其中偷奸耍滑者予以了强有力的抨击。全文讲事实、摆证据,最终“事实胜于雄辩”地得出了日系车果真不安全的结论,倒果真称得上有态度呢。

大约一两个月之前,某车网发布了一系列声嘶力竭质疑速腾断轴的文章,文章内容情真意切、言之凿凿。把消费者的苦闷、痛苦、压抑、愤慨一股脑全给抖了出来,这一抖,抖出了人间真情,抖出了世间真爱,一大波网友纷纷叫好。当某家两位主编对某车网冷嘲热讽、质疑文章实质性帮助的时候,该网主编在微博上质问某家对大众速腾事件的态度在哪里。可是没过多久,当某独立车评人说美国速腾因为漏油禁售了EA888时,某车网又洋洋洒洒写了一篇文章,引的是大众官方的经,据的也是大众官方的典,证据确凿断定某车评人是在胡扯,还深明大义的教了一下人家怎么做人,作为一个公众人物怎么可以信口开河呢?

常识告诉我们,教别人怎么做人的,一般都没有好下场。

到底发生了什么咱不清楚,为毛同一个媒体,在接二连三质疑大众、赢得网友掌声雷动之后,没几天就突然话锋一转开始唱起好来了呢?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欲扬先抑?果然是文化人呐。要说一个媒体拿着官方声明反驳一个确凿事实也没什么大碍,只是媒体怎么就对官方声明那么深信不疑呢?这大有一种我爹说啥就是啥的感觉哇。大众美国说至今未发现漏油案例,可为毛网上却有一大批车主可劲儿的说自己的车漏油?大众中国说国内就五十来例断轴事故,为毛维权的却有五百多人,平白无故的多了那么多?大众发个声明说自己没问题,媒体就附和着说你看,人家都说自己没问题了,要不要我再给你解读下?

有时候我都不知道这个世界怎么了。在论坛上发个帖子反映下某品牌的质量问题,被删。运气好的时候也还不至于删帖,只是发现自己帖子关注人数挺多,评论也挺多,为毛就是不能置顶还一个劲儿的往下沉呢?前几天我看J.DPower质量报告的时候,呵呵了一下,扭头看到某家的质量报告,大呼靠谱。没想到刷新了几下就被没了,后来再上的文章变了样,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你能告诉我到底发生了什么吗?

以前我暗访车市行情的时候,少不更事把真实成交价格发布了出去。没过多久,经销商就打电话过来,气冲牛斗的要求我删掉文章。我不从,人家扭头告诉了我的头儿,头儿给我讲何必跟自己的钱包过不去,删了吧,不删以后可能就没法合作了。

你看,领导都是很有态度的嘛。

咱就说说王自如,跟罗永浩对峙的时候丝毫没感觉拿了厂家的投资会影响独立、客观、第三方的属性。我感觉也是呢,拿了钱不一定手短,吃了人家的也不一定嘴软。比如以后的测评中我们就可以听到这样的测评:

亲爱的朋友,今天我拿了雷军的200万投资,那么今天我们来测评下小米3的死对头——魅族MX3。

我就想知道,这种测评还怎么做下去?你说小米好,网友认为你拿了小米的钱,你说小米不好,我认为你这是故作姿态。最重要的是我已经无法相信你了,因为你拿了投资人的钱,我没法相信你啊,到底你哪句话是真的啊。

于是乎,我们今天看到的新车测评,千篇一律,动力试驾平顺、换挡积极带入感强,后座虽然不舒适但跟定位相符……这种春秋笔法已经被用得很烂了吧,短短几个小时的试驾,我想哪怕一个小排量车型都能在编辑嘴里是动力平顺的代表吧。每一款车都是代表车型,至于市场面出现的断轴、漏油、自燃、顿挫,好像鲜见提及呢。

人家只是一个企业,人家也想上市,想上市就要拿甲方的钱,消费者个个穷光蛋,怎么能满足人家日常开支呢?要我说,一个独立客观的第三方就不能接受利益相关的投资,这几乎是大忌。不过,这种大忌在国内看来不算什么,拿了他们的钱也不代表我就不公正了。其实这就跟J.DPower一样,不,跟百度阿拉丁一样,拿钱就能让你上。

最终怨谁,谁来买单?消费者呗。媒体企业都承担着商业盈利指标,不盈利就无法生存,只能依靠甲方。消费者至始至终都是受害者,没有一个愿意为他们说话的机构。这也难怪,有什么样的消费者就会有什么样的媒体,消费者不付费那就不能怨媒体拿广告。最终发现,原来想找一家说真话的媒体真的好难,如果你见到了几个说真话的媒体,或许他们正等着人过来收买他呢。

所以,消费者就真的没有任何可以相信的机构了吗?

美国ConsumerReports是一家服务消费者的媒体,在消费者群体里有着超高的公信力。因为他们不接受厂家的投资、广告,他们仅仅依靠贩售杂志和网站内容谋生。美国消费者报告的文章和数据都是付费的,也就是说消费者付费。真正的取之于民而用之于民。依靠杂志和网站的收入,他们可以自购车测试,可以拿出大笔资金邀请行业高级工程师解读。时至今日,美国消费者报告没有就他们发表的文章输过一场官司。

如果了解国外的媒体运作模式,你会发现,参与项目其中的人都是无利益相关的,完全保证独立、客观。如果发现员工有亲属在相应利益公司任职,那么这名员工肯定是要被排除在项目之外的。这样的机构是美国消费者亲手培养起来的,人家也只服务美国人民。


而生活在今天的中国,我似乎越来越不知道,谁说的是真的、谁说的是假的,甚至不明白大家都在说些什么,如同这篇文章其实也不晓得在说什么一样。我只是感到悲哀,不仅为你,也为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