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腾悬挂缺陷召回态度不负责 断轴隐患谁来买单?
点击0|回复0
发表于 2014-10-21 16:26
看到各大网站速腾召回被质检总局勒令召回的消息后,作为速腾车主我感到很欣慰但是!!!!看到大众所谓的解决办法后,我对这个品牌已经极其失望了!!!网友们的眼睛是雪亮的,大众所谓的召回仅仅只是——打!!!补!!!丁!!!而已。难道一汽-大众就可以不在国家三包范围之内吗?
下图就是告诉你这补丁打在哪!
下面这张图是告诉你补丁打完以后什么样!
这个说法也太凑合事了吧?“大众汽车公司声称金属衬板会使悬架的临界纵向负荷增加,如后轴纵臂发生断裂,金属衬板可以保证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并会发出持续的警示性噪音。”这不废话么?轴断了,金属衬板还连接着,那能不出异响么??这就叫警示性噪声!!!!蒙傻小子不要钱是吗?
但当看到大众发布的官方声明以后,我觉得他们还真就是把消费者当傻子了!就差在金属衬板上刻上,我把你当傻子,你能奈我何????尼玛悬挂断裂并非设计问题,而是中国驾驶员的习惯问题,我就呵呵了!!!!有这么不负责任的吗?我英文不好,下图摘和注解摘自某车托网站,懂得给翻一下!
??
“大众已在国内发布了召回声明,10月17日晚些时候,华尔街新闻报道,大众集团发言人表示,速腾和甲壳虫后轴纵臂断裂是由于中国驾驶者的驾驶习惯造成的。大众在对40起后轴断裂的车型进行调查发现,后轴纵臂断裂均是由于车辆发生追尾后,没有及时维修而造成的。大众集团发言人表示,出现的后轴断裂情况与驾驶者的驾驶行为有关,并不是后轴的设计缺陷。”
我们可以给大众算笔账,为什么他们的召回措施只有打补丁这么简单,而不是在三包范围或者是其他什么更换措施。“从成本来看,安装金属衬板的解决方案,要远低于更换悬挂以及重新调校平台。据知情人士透露,安装单个金属衬板的成本约50-100元,而更换一个新的非独立悬挂成本大约是2000-3000元,若要更换为全新的独立悬挂,按目前经销商的报价至少是1万元起。以此次召回的规模来看,即便只是更换非独立悬挂,与安装金属衬板的成本相差超过10亿元,若要更换独立悬挂,粗略估计,成本差甚至高达近60亿元。”归根到底还是因为成本太高,不肯为自己曾经做出的错误决定负责!
可能作为一个车主一个平头老百姓,我的言论并不如媒体、质检总局、汽车工程师这些懂汽车、懂技术的人说的那么有说服力,所以我查了一些相关信息。下面是摘自一位专业的技术人员的图示讲解,我书读的少,但我看得懂。
据不完全统计,速腾扭力梁悬挂纵臂已发生十多起断裂事故。该断裂事故之前车辆未发生交通事故、是在正常行使状态下突然发生的,并且断裂部位、特征完全相同:都是从纵臂上边沿首先开始断裂,直至遇有不平路面全部断开。
众所周知,悬挂本身就是车辆专门为应对不平路面所设,如果车辆通过不平路面造成悬挂损坏,肯定有其设计缺陷和质量问题!
一、速腾扭力梁悬挂存在严重设计缺陷
速腾后悬挂设计原版为独立悬挂,每个车轮有4个支臂,分别是纵臂、上臂、前下臂、后下臂。
改为扭力梁悬挂后车架并未进行重新设计,车架及悬挂安装支点并不适应扭力梁悬挂的技术要求,导致速腾的扭力梁悬挂与其他车辆的扭力梁悬挂,结构布局完全不同。见下图。
与独立悬挂相比,扭力梁悬挂只保留了纵臂,但纵臂长度增大以便与扭力梁连接,一个横向稳定杆代替了其余所有支臂。
后悬挂支撑弹簧位于扭力梁的后部,其中心距后轮轴线有一距离L。弹簧下压力通过扭力梁传递给后轴及纵臂。
纵臂的一端固定在车架上,可以自由转动,另一端受到弹簧的下压力F1和车轮的上托力F2共同作用,两个力方向相反。当两个力错开时,就会在纵臂内部形成一个弯曲力矩M。弯曲力矩M的大小除和这两个力的大小成正比外,还与这两个力的距离L(即力臂)成正比,距离L越大,产生的力矩M越大。
图2为速腾独立悬挂结构示意图,分别给出了纵臂、前下臂、后下臂的分布情况。图中红色标识出了独立悬挂的下压作用点及作用力臂L1、扭力梁悬挂的作用点及作用力臂L2。
由于车架没有改变,决定了扭力梁悬挂后悬挂弹簧安装位置也不可能有任何变化。
图3:为独立悬挂实物测量图。从实物上测量L1、L2,见下图。
从测量可知,扭力梁悬挂的弹簧作用力臂L2,比独立悬挂的弹簧作用力臂L1增大了约三分之一。
图4:为扭力梁悬挂结构示意图。图中标示出了纵臂、弹簧位置及弹簧下压力臂L2。
图5:为独立悬挂纵臂受力图。图中标示出了独立悬挂弹簧作用力臂L1及产生的弯曲力矩M1。
图6:为扭力梁悬挂纵臂受力图。图中标示出了扭力梁悬挂作用力臂L2及产生的弯曲力矩M2。
由于扭力梁悬挂的作用力臂L2比独立悬挂的L1增大了三分之一,因此,F1在扭力梁纵臂中产生的内应力矩M2,比独悬的M1也相应增大了三分之一!
纵臂中的内应力矩成三角形分布,在后轮轴线处达到最大。
纵臂实物设计两头宽、中间细成“蜂腰”状,形状见图7。
纵臂内部受力,因后轮轴线位置尺寸纵臂较宽,虽然受力最大,但单位面积应力并不是最大,最大单位面积应力发生在纵臂中部靠近扭力梁的“蜂腰”“A”位置,在纵臂“A”的上边沿产生最大单位面积弯曲应力,见图8。
扭力梁纵臂比独悬纵臂中部“蜂腰”受力增大了三分之一,但从实物测量,扭力梁纵臂并没有比独悬的纵臂设计强度有所增大,有实物为证!
先看独悬的纵臂,整个纵臂包括两段,一段为钢制羊角,另一段为钢板冲压,两段结合处的中间部位宽度很宽。见下图9:
再看看扭力梁悬挂的纵臂,整体长度大,中间"蜂腰"很细!!!见下图10:
经实物测量,扭力梁纵臂与独悬纵臂相比,断面并没有明显增宽加厚,在“蜂腰”处还明显有所减小!
由于纵臂设计强度不够,导致这一部位在受到比较大的作用力时变形严重,极易超出材料本身的弹性变形范围,在反复塑性变形作用下材料疲劳,导致纵臂从单位面积应力最大的中部上边沿首先出现开裂,并最终全部断开。
速腾纵臂如同一根“扁担”,中间压在后轮上,两头担着车身。这根"扁担"本应该“两头尖来中间宽”,实际正相反,是:“两头宽来中间尖”,设计“瑕疵”和“缺陷”太明显,一不小心就会断!
因此,速腾纵臂存在严重设计“瑕疵”和“缺陷”,并对行车安全构成重大安全隐患!
最后,再来看看一些媒体人是怎么说的吧(可能是因为大众后台太硬,各大媒体几乎都没有深度讲解这些问题,只是发布召回的新闻稿而已)!
“这回速腾后悬挂的问题,和之前的DSG不同,DSG比较深奥,一般用户不可能懂得解决方法,厂家说怎么搞就怎么搞。但速腾后悬挂问题的解决方法非常透明,至少就有三种:换整个悬挂,换个别部件,打补丁。当处理的可选方案如此透明,就不仅仅是技术方案的选择,还要考虑人心所向。大众选了最廉价,也是最不得人心的一种做法。
从技术上说,并不是每次底盘的问题都这么透明的。像此前长安福特翼虎断轴,厂家给出解决方案(更换出问题部件),消费者都没有异议,就按他说的做。但速腾是个奇葩案例,因为它同时“兼容”了独立和非独立两种悬挂,而且厂方自己在后期生产的速腾上“示范”了把非独立换成独立悬挂的可行性。两种悬挂并存的结果就是,那些选择了非独立悬挂并在出了问题后还被迫继续使用这种悬挂的车主,必定会心理不平衡。
这也再次印证我的一个看法:大众在这代速腾上开发两种后悬挂以“节约成本”的招式,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速腾召回这事,其实用一句“人话”就能说清楚:全世界都知道最妥善彻底的解决方法是什么,但你嫌贵不肯用,想出个最便宜的方法,效果也能对付,但那样侮辱了别人,也自毁了形象。”
看吧,连CCTV都开始说了哦

下一主题:他么大众啥时候能承认自己的错误?
上一主题:众里寻“她”千百度 来回曲折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