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分:(精华帖)帖子: 帖 |  回等级:爱车:

开车盲区,一不注意就会死人

点击0|回复0

发表于 2017-02-16 10:06

“开车要小心”这样的话你一定没少听过,亲朋好友总是会嘱咐你,开车时集中注意力,确保安全,但有的时候,当我们打起十二分精神专注于驾驶,却还是难免碰上一些大小事故,这有可能是由于各种因素造成的盲区所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

开车时的不确定因素是来自各个方面的,车辆流动本身就具有不稳定性,再加上视线受阻,极易诱导司机的判断以至操作失误,这时你就需要掌握一些技巧了,在开车时遇到各类盲区,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八卦君先带你了解了解,在我们平时的开车环境中,会碰到的影响视线盲区的类型,及其应对方法。

跟车时大型车辆造成的盲区

想必在开车时遇见大货车,稍微有些安全意识的司机都会“避之不及”,但如果车流量较大,并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跟在大型车辆后方行驶,该怎么办呢?

这时就要与前车拉开一定的距离,一旦前方有突发情况,可以给自己留出足够的应急空间,但拉大车距是有技巧的,可先轻点刹车提示后车再缓慢降速,切不可骤然减速,否则会致使后车因反应不及而撞上你的车。

八卦君再啰嗦两句,因大货车的刹车距离较长,所以在拉开车距以后也要密切关注前方动态,稍不留神都有可能与前车“亲密接触”。

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在路口跟大车行驶时,其高大的身躯像一堵墙,将前方的信号指示灯遮挡得严严实实,无法判断红绿灯变换频率,有时跟着前车走到路中间才发现自己闯了红灯,叫人无可奈何。

跟大货车接近路口时,保持足够的车距,尽量保证自己能看到前方红绿灯的情况,如果在不确定的情况下,要降低车速,看清楚信号灯之后再安全通过。

高架桥墩下的盲区

我们都知道,如今街道上车辆多了,交通并不乐观,所以城市中各种新建的高架桥也应运而生,但这也为驾驶者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安全隐患:当你行驶在紧靠桥墩的车道时,粗壮的桥墩无形中就形成了一个盲区,阻碍视线。

所以,在有选择的情况下,尽量避免走最靠近桥墩一侧的车道,特别是桥墩旁的弯道,如果前方正在转弯的车辆突然急刹车,你无法在第一时间知晓情况,极有可能造成事故。

如果你的车在靠近桥墩的车道上行驶,要特别留意桥墩附近的路况,控制车速,保持高速警惕,并于前车保持足够的距离,以防前车突然急刹造成追尾。

坡道盲区

车辆在爬坡时,能看见的视野仅限于坡道内,也就是说,过了坡道的实时路况如何,你并不能了解得一清二楚,如果对面有来车需要会车,还处于坡道的你有可能会手忙脚乱,引发事故或导致车辆后溜。

如何上坡八卦君之前有专门写了一个话题,在这里就不多说了,但还是要强调一下,因视线受阻,在爬坡时要靠边行驶,方便给来车提供安全的行驶空间,在快到达坡顶时,勤鸣喇叭,提示周围车辆。

说到这,你以为八卦君快收尾了吧,实际上除了开车环境造成的视线盲区,我们坐在车内,车辆本身也会造成一定的视线盲区,喝口水,咱们继续聊。

车辆前后方盲区

前方盲区就是车头被引擎盖遮住而看不见的地方,根据车身高度、座椅高度的不同,盲区范围也各不相同,SUV的前方盲区更大,因其车头较高,遮挡面积更大,有小孩或障碍物在前方更难以察觉。

面对前方盲区,要提前知晓情况,这也就是为什么别人总是提醒你开车要专心,如果撞上了障碍物,甚至是小孩横穿马路却没有及时察觉,后果都是非常严重的,除了专注,开车坐姿也要规范,切不可东倒西歪。

后方盲区也很好理解,八卦君打个比方,有时明明看到右后视镜里没车,刚准备向右变道时,后方却冷不防地蹿出一辆车;以及后备箱以下的区域,倒车时稍不注意容易撞到障碍物或蹲在路边的小孩。

通过后视镜并不能完全地收集到车身周围的这些信息,在倒车时就要多多注意后方情况,最好打开倒车雷达,大幅度排除隐患。

另外,转右弯和掉头也一定要格外小心。除了看后视镜,最好再转头看一下后方,确认没有来车靠近再慢慢打方向。

A柱/B柱盲区

在国内,车辆驾驶位一般都在左边,所以每当汽车在转弯或进入弯道时,驾驶者的视野都会被“A柱”部分遮挡,导致看不见路过的行人,因此“A柱”也常被交警称作“生命盲区”。

所以平时在转弯时尽量放慢车速,留出足够的时间仔细检查周围情况,特别是左转弯,可透过前挡风玻璃观察车头左右两侧位置,也可以前后移动一下身体,确保不留下盲区,安全通过。

B柱的盲区主要在车辆右侧,当车辆在行驶中需要大角度拐到外侧时,B柱会遮挡一定的视线,此时若大意加速或方向打得过急,有可能会与右侧正常行驶的车辆发生碰撞。

面对这类盲区,在日常的行驶中就要避免大角度偏转,倘若一定要大角度转弯时,须经过2-3次观察车辆右侧情况,保证安全时再移动。

对于各种各样的盲区,最重要的还是需要你多加注意,时刻警惕周围的任何风吹草动。针对盲区其实方法有很多种,这并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甚至可能有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司机探索出来的独家方法,连八卦君都还不知道,如果你也有好的建议或应对技巧,欢迎分享,与车友们共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