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这些画 你就算半个奔驰专家
点击0|回复0
发表于 2017-06-05 06:37
上世纪60年代,奔驰位于斯图加特的博物馆发行了一套印刷精良、又富有故事性的纪念明信片,这套明信片的封面由一系列水粉画组成,形象、生动的展现了自1883年奔驰公司成立至明信片发行时,很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瞬间。
作为汽车工业的先驱和奔驰公司重要的创始人之一,戈特利布.戴姆勒(Gottlieb Daimler)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就在“奔驰一号”诞生的前一年,当时作为卡尔.奔驰竞争对手的戈特利布戴姆勒和威廉.迈巴赫共同研制出了一台排量为264cc的单缸发动机,这台发动机同样采用化油器将空气与汽油混合,但采用空气冷却装置,在转速达到600转时可输出功率0.5马力。
书接上回说,戴姆勒和奔驰两家公司的强强联合令梅赛德斯-奔驰进入了高速发展期,除了继续坚持豪华轿车和运动跑车的生产,持续低迷的经济让这家公司也将目光投向了新兴的中型车市场,于是在1936年,奔驰后推出了当今E级轿车的鼻祖——底盘代号为w136的170车系,但是在当时,170这个车名则是由于这款车在刚刚推出时,搭载的发动机为直列4缸的1.7升发动机。得益于设计总监汉斯.尼贝尔的倾心打造,奔驰170具有诸多革命性的设计。
首先,它成为了全球第一款搭载独立悬挂的量产车型。170放弃了实心连接的硬轴设计,取而待着的是两根可以单独摆动半轴,位于两侧车轮上方的弹簧吸收路面的震动并为悬挂提供缓冲,这样的结构让汽车高速形式的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大幅增加。此外,位于方向柱的钥匙插孔和启动开关也首次出现在这款车上,这样的解决方案也成为了大多数车型延续至今的主流设计。
值得一提的是,在二战结束后,战时收到重创的奔驰工厂首款恢复生产的乘用车就是柴油版本的奔驰170D,这款奔驰柴油轿车的先行者搭载了一台功率仅为36马力的4缸发动机,但无可比拟的燃油经济性和可靠性却很适合战后百业待兴的欧洲大陆。而且,设计优良、灵活多变的底盘令170发展成了一个庞杂的车系,
除了标准的四门轿车,这款车还提供了四门及双门敞篷车、轿跑车、皮卡乃至厢式货车,因而它也成了富裕阶层、平民、小商业主、市政、警察的共同选择。在长达20年的生命周期中,各种车型总产辆达到了令人惊讶的83190辆。毫不夸张的说,满足众多需求、丰俭由人的170车系为战后德国乃至全欧洲的重建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一位女士惬意的驾驶着
180“Ponton”轿车
翻越比利牛斯山脉,
路旁的村民投来艳羡的目光
1953年,奔驰推出了170车型的换代车型,被人昵称为“浮筒(Ponton)”的180轿车(底盘代号w120),与其前辈一样,这款车也极富革命性。它采用了当时还十分前卫的承载式车身和现代的标准三厢轿车外观设计。这不仅让它的驾乘空间和整体舒适性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且让奔驰的整体设计彻底摆脱了马车式轿车的“上古时代”。这款车最初延续了源于中期改款后170车型的1.8升四缸发动机,但与其摩登外形形成鲜明相比,这台老迈的发动机显然有些跟不上时代。1956年,180迎来了中期改款,换装了1.9升发动机。
▲
一家人盛装听完音乐会后
驾驶着180轿车乘兴而归,
上世纪50年代,
随后欧洲和北美经济的快速增长,
涌现出了大量注重收入稳定、
注重生活品质的中产阶级,
180轿车在这种背景下大获成功,
截止到1962年停产,其总产量高达442963辆
奔驰180轿车的耐用性和超低故障率有口皆碑,据说在几年前叙利亚局势紧张之前,大马士革街头还时常可以见到服役了半个多世纪的180出租车。因此,它和另一个定位更高的2 “浮筒”家族成员——搭载了直列6缸发动机的220s在1953-1959年间的产量占到了奔驰总产量的80%。有趣的是,当时的奔驰轿车产品线远不像今日精准的划分为C、E、S不同定位的车型,高低级别的区分全靠发动机和轴距(长轴,6缸机为220系列,短轴、4缸机为180系列),至于内饰、外观设计的区别则微乎其微。由此可见,千万别急着感叹汽车设计堕落成如今的“套娃”时代,因为早在60年前奔驰就已经做过了先行者。
1959年的法兰克福车展上,奔驰推出了全新一代的180轿车(底盘编号W110),极具美国风味的车尾让他得到了名为“鲸尾(Fintail)”的外号, “浮筒”随即停产并成了 mercs们心中美好的回忆。
在约翰.勒卡雷(John le Carre)那本大名鼎鼎的间谍小说《柏林谍影》的序言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这本书大约在五六周的时间内写完,非常的匆忙。那是我在波恩柯尼希斯温特区的英国大使馆工作,利用早上的点滴时间和工作的见习进行写作。甚至在莱茵河汽车轮渡上,我也会趴在方向盘上写一会儿。有时候阿登纳总理的防弹奔驰就停在我旁边,我曾多次看着他迈着稳重的步伐走向办公楼……”作者提到的防弹奔驰,就是明信片上这款制造与1951-1957年奔驰300豪华轿车(底盘编号W186)。
作为战后奔驰公司的旗舰车型,这款车定位为和劳斯莱斯银云竞争的顶级车型,除了不怒自威的外观设计、奢华、考究的车内装饰和中央玻璃屏障、卫星电话这当时处于科技最前沿的配置,这款豪华轿车还与当时的奔驰的超级跑车300SL共享了包括发动机、悬挂和底盘在内的大量技术和部件。
这款代表着德国1950年代工业最高水准的豪华轿车一经推出,就受到了人们的尊敬和喜爱,特别是是联邦德国的第一任总理康拉德·阿登纳(Konrad Adenauer),更是这款车狂热的粉丝,他的总统车队中有着包括敞篷、硬顶和landulet在内的6辆300轿车,因此这款奔驰也被人们成为“阿登纳”。此外,现任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梅赛德斯汽车集团总裁蔡澈博士(Dieter.Zetsche)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曾表示,他就是小时候第一次见到300轿车后被彻底折服,从而立志以后要加入奔驰公司的。
1952年的卡雷拉墨西哥泛美拉力赛
奔驰的赛车历史中有着太多的辉煌的过往,但1952年第三届卡雷拉泛美墨西哥拉力赛绝对称得上是一个传奇。这个以艰苦卓绝著称的赛事有着多变的复杂地形和长达3000公里的总里程,对于车手和赛车而言都是巨大的考验。在当年的比赛上,奔驰车队派出了两辆300SL赛车,自比赛开始,由车手卡尔.科林(Karl.Kling)和领航员汉斯.科洛克(Hans.Klenk)驾驶的4号赛车就展现出了压倒性的优势。尽管比赛的路段中有着大量年久失修的公路甚至是尘土飞扬的非铺装路面,但驾驶技术精湛的科林依旧遥遥领先,甚至创造出了疯狂的165.011公里的平均车速。
在墨西哥境内的一个赛段中,正当科林以250公里的时速高速驾驶时,一只秃鹰冷不丁的飞到了路面中央,科林的赛车躲闪不及,秃鹰直接撞碎了副驾驶一侧的风挡玻璃,领航员科洛克也因此头部受伤。不过,他们并没有因此放弃比赛,300SL经过了简单的抢修后,科林和科洛克继续投入了比赛,最终,他们斩获了比赛的冠军。而为了提防危险再次发生,技师们在后半程为300SL安装了“装甲”——在前风挡玻璃的边框上焊上了8根细钢梁。
▲
该系列明信片的最后一张
描绘了1963年法兰克福车展奔驰站台的盛况,
在这届车展上,奔驰同时发布了600(W100)Pullman
以及被人称为”宝塔(Pagoda)”的230SL,
时至今日,两款车都成为了经典之作
时间来到这套明信片发行的1960年代,得益于马歇尔计划雄厚的资金支持和德国人自身的不懈努力,战后短短的20年里,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体现在汽车工业上,1963年的法兰克福车展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在这届车展上,奔驰一口气发布了两款重量级车型——600(W100)Pullman以及被人称为”宝塔(Pagoda)”的230SL(W113)。
前者是顶级的全尺寸超级豪华轿车。该车最具特色的莫过于修长的外观设计和独特的液压系统,这套复杂系统不仅负责悬挂的升降,同时还是电动座椅、天窗、电动车窗甚至是电吸车门的动力源,这保证了每个配置在开关时绝对的线性和安静。为此,奔驰为其配备了排量为6.3升的V8机械喷射发动机,据说,其输出的300马力中,有50马力是用于驱动液压系统的。
这款车的车身形式包括了标准轴距的SWB、加长的pullman和后座可以敞篷的landulet车型。另外奔驰还制造了两辆独特的coupe车型。其中pullman大概是最受全球政治家推崇的车型,其长长的车主名单中除了企业家和演艺明星,也不乏金正日、西哈努克亲王、勃列日涅夫、日本昭和天皇,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外长陈毅也曾将一辆pullman作为自己的公务和接待用车。
而人们之所以称230SL为“宝塔”,则是因为其外观设计灵感取自中国的宝塔,这款车可谓完美的诠释了1960年代奔驰雅致不失动感的设计美学。
下一主题:悉数过去50年最棒的梅赛德斯-AMG车型
上一主题:世界上最特别的11辆AMG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