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车主的苦衷 没有家充 “可油可电”成了美好幻想
点击0|回复0
发表于 2025-03-28 09:01
近年来,增程式电动车在汽车市场上风头正劲,被不少厂商包装成“短途用电、长途不愁”的出行利器,甚至被标榜为“最契合中国市场需求的新能源解决方案”。然而,现实却给这股热潮泼了一盆冷水,尤其是二手车市场上,不少增程车车主正急于脱手,车辆贬值速度之快,甚至超过了同级别纯电动车,这背后折射出的是增程式技术在实际使用中的尴尬处境。
深入探究这一现象,家充条件的缺失成为制约增程式电动车优势发挥的关键因素。增程式电动车的初衷,是结合电动车的静谧驾驶体验与经济性,以及燃油车的续航无忧。但对于缺乏家庭充电设施的车主而言,这一理想化的优势大打折扣。由于国内多数城市的快速充电桩主要服务于纯电动车,增程式电动车因充电功率较低,常面临充电效率低下的难题。车主们普遍反映,充电等待时间长,而充入的电量却难以满足日常通勤需求,使得增程式电动车在实际使用中更像是一辆“半吊子电动车”。
更为棘手的是,当增程式电动车电量告急,其油耗表现令人大跌眼镜。尽管在油电混合模式下,车辆表现尚算平稳,但一旦电量不足,油耗便急剧攀升,甚至超越传统燃油车。以理想L7/L8、问界M7、零跑C11等车型为例,长期依赖燃油行驶时,油耗普遍超过8L/100km,与同级别的汉兰达、途昂、冠道等传统SUV相比,并无明显优势,所谓的“节能”标签因此黯然失色。
驾驶体验方面,增程式电动车同样未能达到预期。增程器的工作机制导致动力输出不够流畅,驾驶过程中频繁在静谧与轰鸣之间切换,给驾驶者带来不适。尤其是在高速行驶时,电量不足会导致动力显著下降,油门踩下却提速无力的感觉,让驾驶者倍感挫败。这种既不如纯电动车平顺,又缺乏燃油车稳定性的驾驶感受,让不少增程式车主心生悔意。
更为严峻的是,增程式电动车的保值率远低于市场预期。由于实际使用体验与宣传大相径庭,不少车主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选择转向纯电动车,导致增程式电动车在二手车市场上供过于求,价格自然一落千丈。
增程式电动车“可油可电”的概念虽听起来诱人,但在缺乏家充条件的情况下,其优势难以施展。充电不便、油耗偏高、驾驶体验欠佳等问题,让不少车主苦不堪言。因此,消费者在购车前,应理性审视增程式电动车的宣传,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需求,避免盲目跟风,以免陷入购车后的困境。